德行善良與戒行利他梵行之舉是否能與終極解脱建立永恆的聯繫?
12/23/2017

假設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能利他之人 而追求最終的覺性成為最大目標的話 是否需要犧牲掉一切障礙它的東西以換取絕對理性 哪怕這樣東西是你最視為寶貴的利他的價值觀 還是説唯有堅持利他自利 才能導向最終解脱的道路 這兩者是有永恆聯繫的 我已經思考這個問題思考的十分難受(身為一個深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學生 末學畢生最基本的信念就是要盡到人生做一個好人的責任 然而追求覺的狀態是否會使得我最終要拋棄這種我視為最重要的東西?)我讀到文殊仗劍逼佛會生出極大恐怖 求助各位 畢竟德行善良利他只是世間的價值觀 沒有恆常不變的世間之事 它裏面是否真的存在某種永恆的東西導向覺性 ?
法嘉宗智 回答
有人説菩薩慈悲,還有人説金剛怒目。
反正自己沒修到金剛,沒修到菩薩,金剛菩薩的境界可以隨便猜。
侷限,就是砍柴的以為皇帝用的是金扁擔。
人們按照自己的喜好揣度舉頭三尺的神明……苦辣酸甜,來者不拒……
佛説了四句話,叫緣起偈,也叫法身偈。我更願意用法身偈這個名字。
這是區別於凡夫和菩薩的根本標誌——有沒證得法身。
諸法因緣生,我説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説。
這是佛的智。而德行,利他,換取,責任……這是人的識。
換言之,您在用自己的識,去揣度佛的智。
您在用自己的思維去揣度佛菩薩遇到事情會怎麼想,怎麼做……
那天有一道題,大概是問,佛菩薩會不會慈悲?
其實,佛菩薩之所以是佛菩薩,因為祂只隨緣。
所謂終極解脱,就是知道一切都是因緣來的,一切都是因緣生滅法,
知道一切,哪怕自己的肉身和意識都是因緣來的之後,不攀緣,斷除攀緣心。
然後自己的情緒不波動,自己的意識不狂躁,在離開一切憂喜悲惱之後,
該幹嘛幹嘛……
當年,哪年來着,虛雲老和尚禪七開始,第一天就只圍繞四個字開示,
——深信因果。
啥叫深信因果,你信不信喝水解渴吃飯解餓?
神經病!誰信那玩意兒?!那還用信?!
嗯!這就是深信到了不用信。
什麼時候對於因緣果報的知見和行持能如同喝水解渴一樣的時候,就是深信因果,就是終極解脱。
佛説四依四不依,其中兩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
做不到這個,怎麼都和解脱沒關係。做到了,就是大菩薩!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为什么见到缘起就能断除执着和攀缘心呢?
答:因为都是因缘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