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的現行制度是怎麼從理論上解釋和其傳統乞食制度以及不捉金錢戒的背離的?

8/28/2017
...
網友提問:漢傳佛教的現行制度是怎麼從理論上解釋和其傳統乞食制度以及不捉金錢戒的背離的?

百丈禪師創立叢林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這和原始佛教的乞食制度很明顯是背離的。

漢傳佛教是怎麼從理論上解釋這種背離的呢?

答案裏請不要過多的闡述需要改革到叢林制度的原因和收益。本問題關心的是如何從理論上解釋這種背離是符合佛陀教誨、符合律藏的。

除了勞作以外,現在寺廟和僧人也很少有持不捉金錢戒的吧這又是如何從理論上解釋的呢?


法嘉宗智 回答

謝邀。


佛法傳到哪兒,一定會因為當地的民風、民俗、眾生的智慧,習氣不同而做各種改變。

在上座部佛教國家,大家普遍認為供養是為自己培福,僧寶之所以叫福田僧,也是給了眾生一個為自己培福造善業的機會。所以會格外禮敬出家人,也對於供養這件事保有着恭敬。


但是在漢地,乞食在人們看來就是要飯。

人們很難認為供養是為自己培福,無非是看你可憐我捐你點兒。

長此以往,有損僧寶形象,有損佛教形象。在這個自豪的民族面前,讓他恭敬供養,猶如與虎謀皮……


所以,為了維護僧寶形象,為了維護佛教形象,自己種自己收,自己勞作就好了……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你这是改革的原因,不是理论上的解释啊。理论上还是得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是合乎佛陀教诲的。
答:不给众生添烦恼,维护三宝的庄严。这就是符合佛陀教诲的……
问:《四分僧戒本》中说:“若比丘自手掘地、教人掘者,波逸提。”《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掘地戒》说不掘地有三益。这些都明确否定了比丘耕作。
答:随方毗尼。
问:那么供养是为自己培福这个观念到底对不对呢?还是仅仅只是在上座部佛教的地方有效,到了汉地供养也无法培福?
答:到哪儿都有效……这个观念没啥不对啊。四十二章经里写的清楚嘛。
问:说实话,我觉得供养培福这个事情确实不太容易看出来因果。你这么一说,看着更好像属于随方毗尼的一类。现在呢,你看,比如说缅甸吧,它们供养培福,挖地波逸提,不捉金钱戒;到了汉地,供养继续陪福,挖地也培福,可以捉金钱了。这里有什么规律?汉地原本就没有供养培福这一说。为啥可以继续培?谁有权利来解释这些戒律呢?毕竟制戒的时候只有佛才有资格制,不能随便解释吧?
答:声闻乘的戒律和菩萨乘的戒律看起来都是戒。但是戒核心精神和开遮持犯差十万八千个十万八千里。三坛大戒其中一个是出家菩萨戒。这在上座部看就是瞎扯淡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