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教中的忍辱?

12/30/2017
...
網友提問:什麼是佛教中的忍辱?
淘寶買個東西遇到了個極品賣家,自己發錯貨還説各種難聽的話侮辱我。我特別生氣。

我對佛教中的忍辱真的很有疑問。

你忍辱,不去跟對方計較,其實也就是變相縱容了對方的惡行。而且你説生氣的情緒真的能忍下來嗎?意識中不生氣了,是否潛意識中會依然一肚子火?是否會把本應向外的攻擊欲轉向自己導致自責和抑鬱?是否會不知不接把火發給其他不相關的人?業果中不是還有等流果一説,今生如果你就喜歡忍氣吞聲,不維護自己的權利,下輩子你就還會是個這樣性格的人。(不知我對等流果理解的對不對)

你不忍,去投訴對方,去舉報對方,制度規則有限不一定會有效果。去跟對方理論,對方本來就是個無理的人,把自己弄得整天烏煙瘴氣還不一定有效。而且過程中一想到佛法説嗔心(跟對方生氣、討厭對方是不是就是嗔心?)不好是在造惡業,心裏更煩惱了!

哎,苦惱啊。請懂的師兄幫我解惑!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首先,如果您説的忍辱是六度裏的忍辱。

那這是菩薩法。

六度之中。般若為導,五度為盲。

這話説得特明白——五度都在般若的攝持之下來運轉。

有了般若,才稱得上是菩薩六度,或者菩薩五度。

如果沒了般若,就是個瞎子抹黑。

所以,修忍辱,起步價是見道位菩薩。

知道啥叫般若了,證得法身了,然後用清淨法身的功德來轉報化身。



其次,如果您單純只講忍辱,不講菩薩六度。

那就是純人法。抖M。和佛法沒關係。


這種情況怎麼辦?念因緣!


碰上這種人是因緣來的,這個業報現前是因緣來的。

我也是因緣來的。

那麼,要放下的,是攀緣心。都是因緣來的,連我都是因緣來的,那我幹嘛要攀緣呢。

斷了攀緣心,就是斷了自己情緒上的起伏和波動。

你給我順利解決,我不喜;你不給我解決,我不煩。

餘下來,就是該怎麼處理怎麼處理,誰的責任誰承擔,誰的問題誰面對。

該投訴投訴,該差評差評,該退貨退貨。

不帶一絲的嗔恨和情緒。完完全全冷靜地作為一個事外人來處理一件事。別把自己鼓搗進去……

這就是覺悟,就是解脱!



您把問題分析了半天,無非是用幾個佛教詞語來描述人類的認知。

算法是人的算法,裏面摻入了幾個佛法的符號……這依然是人法,不是佛法。


只要煩惱不見少,肯定學佛沒學好。

檢查自己,就看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煩惱。

佛法説的對治貪嗔痴、忍辱,一定不是用人的意識去承載。

一定是基於一種全新的和人類認知不兼容的思維運行法則。

就是因緣!

為啥佛説緣起偈就是法身偈。

念起來因緣,用因緣知見去看問題就是佛法,否則玩兒一大劫還是個凡夫……


為啥很多人學佛學了一輩子沒成就,因為學的壓根兒就不是佛!

藥貼狗皮上能治病,屎貼狗皮上只能更臭啊……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跟信耶稣有雷同之处:两个不兼容的软件切换。在自己里和在基督里……
答: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恩慈是主体,忍耐是表象;和佛说的般若是根本,忍辱是表象。一码事儿。
问:师父,您是不是基督信众转过来的佛教徒,您对基督教的东西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答:一通百通。懂了佛法,还有啥不懂的!
问:可是为什么您能把基督教的专业术语也说的这么专业
答:根本智,差别智。有了佛法的内明,其他的,都是手到擒来的东西……
问:谢谢法嘉!!!
我时常体察自身,发现我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烦恼和妄念都少了很多,人也比较轻松。

以自己的角度去应对生活,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狭隘的眼界所能看到的悲喜。
以因缘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得到的结果是根源的圆融无碍。


可惜了,我的心就和猿猴似得,这种想法不能恒久,可能过段时间又给忘了。。。
答:没功夫就没禅定。没禅定必然不解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