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個"誠實"或"孝"也難做到,佛教的修行目標是有點虛嗎?
1/25/2018

境界,學佛人的學佛目的。"善"是佛門享有的美譽,"善"是歷史至現代倫理學範疇,學佛絕不止於學"善",絕不停於"善"品質達到,覺悟,境界才為目的地,我個人甚至疑學佛者對"善"可能有點不屑,"善"中誠實,誰真做到!任一好品質,誰做到!第一淺台階誰都難企登,怎望全善人格;最初級禪境難時時,都想攀高,"境界"虛真?
法嘉宗智 回答
考研這事兒,對於小學生來説,虛;對於大三的學生來説,不虛,而且緊迫……
您不能因為您做不到,就認為別人的目標都假大空啊!
我奶奶的爸爸沒兒子,打小把我奶奶當男孩兒養。
送到私塾裏讀書,解放前的大學生……
當年我對我爸最大的膜拜是他能看懂我奶奶留的便條。
從右往左,豎排,繁體,文言文……
去她家吃飯是我最鬧心的事兒。大家坐正,共誦“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後老太太端起碗來,拿起筷子,説:“開飯。” 大家才可以拿起筷子。他老人家先吃了,大家才能伸手夾菜。他老人家吃飽了,放下筷子,大家就必須都停了……我勒個去!特麼簡直了!
面對當年我家奶奶,和您這種以己度人,我真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