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像觀音像一類的不能帶在身上,那泰國佛牌怎麼説?

4/27/2018
...
網友提問:既然佛像觀音像一類的不能帶在身上,那泰國佛牌怎麼説?

法嘉宗智 回答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

莊子《齊物論》


某些東西分散的過程,也就是另一些東西完成的過程。反之,亦應作如是觀。這就是達觀。所有的東西,都無所謂完成和破壞,一切都是相通而成為一致的。相通,即為“得”。合於“得”,就算派用場了。也就是説,一切都體現在自在的常規中。


曾經印光大師明令禁止不許把佛像佩戴在身上,包括掛墜,徽章。

老人家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生起恭敬。

顯然,掛在身上,佛在我這邊兒;供在案上,佛在我對面兒。

位置的變化一定會導致行者心行的變化。

確實不容易生起恭敬心,把三寶的形象當作一個物件兒來玩耍。


但是我們同時可以説,佩戴佛牌,佛像,時刻祈請佛菩薩的加持和導引,

時刻培養自己和佛菩薩的相應和向心力,這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方便的法門。


同一件事兒,不讓做,是從這個角度説;讓做,是從另一個角度説,都對!都挺好!


不戴佛像出於恭敬,我隨喜;

佩戴佛像源於方便,我讚歎。


佛像就好比是把扇子,

印光大師説扇子不能撕,只能拿來扇風,這是出於對物件兒的珍惜和工匠的尊重。

賈寶玉和晴雯説,你愛打就打,這些東西原不過是借人所用,你愛這樣,我愛那樣,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氣時拿他出氣。就如杯盤,原是盛東西的,你喜聽那一聲響,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別在生氣時拿他出氣。這就是愛物了。


拿扇子撕着玩兒,寶玉還説了,

“響的好,再撕響些!"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答:先做到能舍的时候再说。这句话不在凡夫的境界里。明白这句话是该什么人听,听这话的人该有什么能耐和本事,在什么次第,再来做论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