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陀所説的“空性”,能不能真的做到洞悉“自我本性”?
6/28/2018

如果貪嗔痴帶給我們的只有痛苦,那麼如何避免這類痛苦?
用“空性”來看待世界就真的能做到“大樂”嗎?
如果執着於追求“空性”,是不是也是一種“痴”?如果是,最後帶給自己的也只會是痛苦,這樣和學習“空性”是否矛盾?
或者説,學習佛陀並不是刻意去追求企圖得到什麼,那麼該以怎樣的一種心態去看待佛法?
法嘉宗智 回答
空性依賴於智慧。
六根六塵緣不到智慧……
如何理解空性,理解出來的那個東西都不是空性。
如同怎麼形容一個顏色,瞎子都沒法明白你到底在説啥……
佛不是因為理解空性而成佛的,是因為定慧實修而證得空性的
所以,企圖理解空性而證得空性,這本身就是違背三皈依的……
李嘉誠不是因為想明白了有錢是什麼樣兒而有錢的,所以想有錢得明白怎麼賺錢……
而有錢是什麼樣子,和怎麼賺錢,這完完全全是兩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