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淨的人【不是和尚】是什麼樣的?
7/20/2018

法嘉宗智 回答
經雲。復次於餘日。攝受應度人。以下迄授與香水令飲彼心清淨故。明攝受建立護持弟子支分。受持地已。次明夜當作弟子法。故云餘日也。因此廣辨弟子應度之相。
偈雲。若弟子信心者。謂阿闍梨觀彼現在根性或久遠因緣。於此不思議緣起。三種秘密諸方便中。直信不疑無有能怖畏。乃堪攝受。
餘如師德中説偈雲。生種姓清淨者。謂於婆羅門等四種大姓家生。若是旃陀羅等。以家法相承習行不清淨事故。姓多弊惡。若為作傳法灌頂使流通大法。則生他輕慢或成匱法因緣。由如比丘受具。亦簡去毀辱眾僧極卑下姓也。若但結緣受法則非所論。複次若久遠以來。曾有發菩提心因緣。即是如來種姓中生。最為勝族也。
偈雲。恭敬於三寶者。謂於佛法眾僧。起淳厚謙下之心。常好親近供養尊重讚歎。當知是人有先世行道因緣。乃至如常不輕菩薩。是名深敬一切眾生。信佛法僧寶也。
深慧以嚴身者。如是等虛空無邊佛法。非劣慧者心器之所能堪。故智性深利以自莊嚴者。乃至為説也。
堪忍無懈倦者。此是有所堪能無所退屈之義。梵音與忍辱不同。謂求法因緣。雖種種艱苦之事皆悉能作。假使一度不成。復更發跡修之。如誓抒大海盡而後已。若人志性如是則可傳法也。
屍羅淨無缺者。謂於在家出家律儀。乃至於本性受諸禁戒。隨所奉持。則深心防護無有毀缺。若具如是性者。雖入三昧耶平等大誓。亦當敬順不違。故堪傳法也。
忍辱不慳吝者。此中分為二句。忍辱。謂於內外違順境界八種大風。其心安忍無所傾動。如智度屍波羅蜜中廣説。當知是人。必不犯持明重禁作不利眾生行。故堪傳法也。
不慳吝。謂於所有財法常念惠他。設來求者心無鄙吝。如智度檀波羅蜜中廣説。當知是人。必不犯持明重禁慳吝正法。故堪傳授也。
勇健堅行願者。亦分為二句。勇健。即是阿闍梨德中。勇健菩提心種性。於行道時。雖遇種種可畏色聲心不怯弱。乃至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正順菩提薩埵大人所行。故應傳授也。
堅行願者。此是要心之願梵音與求願之義不同。如自立志。令每日三時唸誦。則終竟一期。雖過種種異緣初不間絕。如是事有始終。若行菩薩道時亦不虧本誓。故堪傳法也。
然此所説弟子十德若兼備者。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但使偏有所長堪可一匠成者。即應攝受耳。
大正藏第 39 冊 No. 1796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
其實,能把論語裏幾百條帶有“君子”的句子做到,已然就是“大和尚”了……
和尚不是指的出家男眾,而是謙和致尚。
無他,唯看破、放下,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