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命運是註定的,那求佛許願還有什麼用?

佛學門外漢,一直以來有幾個困惑不解的問題,想請教各位法師和前輩師兄。
1、既然個人的命運都由業力因緣主宰,是註定的,不隨人的個人意志(想法、心願)為轉移,那麼向佛菩薩祈求世俗利益肯定也是沒有用的。那為什麼《普門品》卻説要執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幫娑婆大眾實現他們的心願呢?
2、我看見網上好多佛教信眾在講述自己信佛以來各種感應和許願顯靈的事情,那這些又怎麼解釋呢?
3、《金剛經》各種大乘經典裏都宣説受持讀誦經文,能獲得不可思議功德。這些功德也會以世俗利益的形式體現嗎?
法嘉宗智 回答
1、既然個人的命運都由業力因緣主宰,是註定的,不隨人的個人意志(想法、心願)為轉移,那麼向佛菩薩祈求世俗利益肯定也是沒有用的。那為什麼《普門品》卻説要執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幫娑婆大眾實現他們的心願呢?
首先,命運是註定的,這不是佛教知見。這是宿命論。
佛説,一切都是因緣業報現前,連我們這個身體都是業報而來。
但是眾生把這個身體當作我。所以緣起法要解決的問題,是放下我們對這個身體的執着。放下這個我。
而宿命論,我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是頑固地執着這個我的。
從這個層面來説,佛教和宿命論完全是兩條路。
第二,佛菩薩就像老師。老師沒法把知識做成一塊餅乾塞到你腦子裏。
終歸是要自己去學,去試,去做。然後豐滿的是自己。
和佛菩薩祈求也一樣。觀世音菩薩就像一個球。沒有任何人是因為球而打球的。
沒有任何人從球本身得到任何東西。
但是通過和球一起的運動,健壯的是自己。
所以菩薩度眾生,不是滿足眾生的需求,而是讓眾生成為菩薩,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三,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
佛菩薩希望眾生得到的那個東西,眾生不明白,不懂,不稀罕。
就像一個三歲的孩子,你和他説,這裏有一張沒額度的信用卡給你,他不會感興趣,
但是如果你給他一塊糖,他會高興老半天。
眾生也一樣,你和他説,覺悟啊,自性啊,佛性啊,圓滿啊,真空妙有啊……誰也不知道是什麼。
從眾生執着的財色名食睡開始,讓眾生從這裏開始去認知,去學習,去發現自己圓滿智慧的一切具足功能,由此圓滿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到加行,到見道,到修道,到究竟圓滿成佛……
其實您這個問題本身邏輯就不自洽。拋開教理上來解釋,用一個純邏輯的打法説——既然命運是註定的,那麼求佛許願也是被註定的……
2、我看見網上好多佛教信眾在講述自己信佛以來各種感應和許願顯靈的事情,那這些又怎麼解釋呢?
我見過一個人,別人倒黴就是報應不爽,自己倒黴就是消業障。
這種法油子太多,太善於把事情解讀成他們希望聽到的樣子。
很多時候不是一槍打靶心了,而是一槍打牆上然後在那裏樂滋滋地畫靶子……
感應的故事就像香水兒,聞聞就行,千萬別喝。
3、《金剛經》各種大乘經典裏都宣説受持讀誦經文,能獲得不可思議功德。這些功德也會以世俗利益的形式體現嗎?
首先,受持——信受,行持。
通俗説,就是相信接受經裏所説,然後做事情的時候,起心動念的時候都按照佛經裏説的去做。
那麼如此而來,自然就是照着佛的要求在修持。自然獲得無量的功德。
但是具體有幾個人能如此做到。這是後話,暫不論。
功德圓滿,必然伴隨着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圓滿。這是一體兩面的。
自然地,對於一個正道上的修行者,他的福德和智慧都會與日俱增,越來越多。
至於會不會轉化為世俗利益,就像討論王思聰有多少資產,能否轉化為鈔票一樣。
需要的時候就提點兒出來,不需要的時候就存着……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