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是不是不重視發菩提心?
10/14/2016

據末學粗陋微小的觀察,佛教在當今不少人眼中變成了消極避世的代名詞。或者淪為一些佛學愛好者手中故作高深,貢高我慢的玩具。卻不知大乘佛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教人發菩提心,成佛,普度眾生。
請教各位眼中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如何形成?如何改善?
-------2016/10/16更-------
補充材料,可供參考:濟羣法師. 漢傳佛教的反思
【一篇舊文:漢傳佛教的反思】
法嘉宗智 回答
菩提,意思是覺悟,
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
所謂發菩提心,是禪定智慧到了之後覺悟了法爾如是的真如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會用人類理解的慈悲、熱心腸、活菩薩、道德模範……各種人類的道德理念和知見來綁架佛教修行。
對於一個尚未見道的修行人,
怎麼發心,都是妄心。
既是妄心,就和菩提無關……
很多上師或者尊者慈悲,為了鼓勵修行人精進,創造了很多聽起來高大上實則不咋樣的詞兒,
結緣灌頂啊,
因地菩薩啊,
世俗菩提心啊……
有一次我陪朋友去軍隊醫院打針,很多餘地問了一下打針的小護士,你們掛啥軍銜呢……
小姑娘倍兒自豪地告訴我——非現役文職幹部
護士長悄悄告訴我,她都非現役了,後面掛啥都沒用,其實就是醫院請的臨時工……
發起沒覺悟的菩提心,大抵就是法界裏的非現役文職幹部吧……
漢傳佛教不是不重視,而是不糊弄……
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
所謂發菩提心,是禪定智慧到了之後覺悟了法爾如是的真如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會用人類理解的慈悲、熱心腸、活菩薩、道德模範……各種人類的道德理念和知見來綁架佛教修行。
對於一個尚未見道的修行人,
怎麼發心,都是妄心。
既是妄心,就和菩提無關……
很多上師或者尊者慈悲,為了鼓勵修行人精進,創造了很多聽起來高大上實則不咋樣的詞兒,
結緣灌頂啊,
因地菩薩啊,
世俗菩提心啊……
有一次我陪朋友去軍隊醫院打針,很多餘地問了一下打針的小護士,你們掛啥軍銜呢……
小姑娘倍兒自豪地告訴我——非現役文職幹部
護士長悄悄告訴我,她都非現役了,後面掛啥都沒用,其實就是醫院請的臨時工……
發起沒覺悟的菩提心,大抵就是法界裏的非現役文職幹部吧……
漢傳佛教不是不重視,而是不糊弄……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把菩提心拔的太高了,若是你说得对,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三根普被了。发了菩提心仍是凡夫,证小成果的人也未必能发菩提心
答:《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我当作佛,和我要作佛,是两码事。这是啥境界?!菩提心这概念本身就不低,让人玩儿坏了而已……


问:看不出,“当”比“要”只是切愿更重,菩萨初发心,又是哪一个位次呢,别教初信么,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么。你说菩提心让人玩坏了,这个人是谁,阿弥陀佛么?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基本要求是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阿弥陀佛不接引。由此可见,凡夫是可以发菩提心的。天台智者大师往生西方极乐之前自称五品位,这个是凡夫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明他老人家发了菩提心,仍然是未证果的凡夫。
答:这个问题本身其实不该继续聊下去了。既然说到这里,我就再追最后一句,之后再不纠结了。1、j/t宗、念佛fm、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件事儿。可能您弄得有点儿混。2、智者大师自称的果位是否代表他的实证水平,以及他是否去了西方世界,这都可以再精确地研究。3、往生极乐世界的硬件条件在观无量寿经里有硬指标。我个人是不认可除此之外的任何说法的。4、您对“当”和“要”的解读我保留意见,并且不做商榷。菩提心的定义里还一个缘无上道。对于要作佛的凡夫们,可能都缘了自认为的无上道吧。加行道四部分暖顶忍世第一法,不到世第一法是否是无上道,我也保留意见,并且也不做商榷。……就这么多。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