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幾個問題想求回答?
8/18/2016
楞严经
地藏经

第一個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怎樣的境界的人,看經書,以為是如我們一般的凡夫..但後來琢磨琢磨,感覺並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比我們高出好大的境界啊。
第二個問題是,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修行有成,了脱生死。但又選擇下一世回到這個世界。他們為什麼不選擇投生於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極樂世界修行之後再來。而只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扣着撓着。
第三個是問題是,如果説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莊嚴道場。為何會容忍外道,比如印度教,比如基督天主教,比如道教。為何道教先於前,而説是世尊的道場呢。
第四,人生在世,如履薄冰,如何讓自己美滿,讓身邊的人幸福。
第五個。。求師兄別發圖片。。
法嘉宗智 回答
第一個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怎樣的境界的人,看經書,以為是如我們一般的凡夫..但後來琢磨琢磨,感覺並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比我們高出好大的境界啊。
佛教對於善惡的描述,和我們從道德上的認知略有不同。
地藏經裏説,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大涅槃經裏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佛教裏定義的善惡,覺正淨為善,貪嗔痴為惡。
一切趨向於覺正淨,導引向解脱涅槃,符合三十七菩提道品的,都是善,
反之,墮入無明,落入分別妄想執着,引入貪嗔痴的。就是惡。
那麼一切願意離苦得樂,解脱涅槃,發願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有情眾生,
就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您能有此一問,您已然當屬善男子善女人之列了。隨喜讚歎!
第二個問題是,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修行有成,了脱生死。但又選擇下一世回到這個世界。他們為什麼不選擇投生於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極樂世界修行之後再來。而只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扣着撓着。
了生脱死,是證得了那個不生不死的清淨圓滿智慧。
從智慧上來打碎一切由無明所引發的十二因緣鏈條上的每一環。
在心經裏,對於般若智慧,也就是空行智慧,也可以叫佛性,
大致的描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其實就是倆字兒——不動。
從來沒有動過。
在凡夫的分別執着裏,我們認為西邊比娑婆好,我要去西邊。
而在佛的境界裏,心淨則佛土淨。不是因為佛土不淨而被我感知,
而是我的無明放下後,看哪裏都是淨土。
因為佛性的智慧本身不生滅,不增減,那麼看待一切周遭的世界也自然是不生滅,不增減。
如果娑婆的人都想去西方,那西方的人又該去哪兒?
所以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學佛轉的是心,不是境。
眾生因為五毒熾盛而沉溺苦海,就像一個人眼睛有病,看到了空中有花。
當下所做的是要治好眼病,而不是去尋找哪朵花更漂亮。
所以問題不在境界上,而在自己的攀緣心和無明上。
算法對了,一定都是正確結果,
而算法不對企圖通過修正錯誤結果來達到正確,
這就是自欺欺人。
第三個是問題是,如果説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莊嚴道場。為何會容忍外道,比如印度教,比如基督天主教,比如道教。為何道教先於前,而説是世尊的道場呢。
佛教一個很核心的根本知見,是因果知見,也叫緣起法。
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來的,一切都是因果的呈現。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凡夫眾生種無明的因,得輪迴的果;
佛種覺正淨的因,得涅槃的果。
無論誰,都逃不脱因果道理,這是法爾如是的。
佛種下不分別、不妄想、不執着的因,祂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自然不再落入分別、妄想和執着。
祂看誰都是佛,祂看一切都是正法,祂看一切都是本來清淨。
這是佛陀的業。
眾生天天貪嗔痴無明,有了好壞、長短、是非、美醜,
自然有了莊嚴和不莊嚴,有了如法和不如法,
有了外道和內道,有了容忍和不容忍。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放下這個分別執着,您就在這個問題上成佛。
所以有一句話,一切法都是佛法。
能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您再看這個世界,其實特別美好。
楞嚴經裏有句話,當知虛空生汝心內,況諸世界在虛空焉。
不是説世界是誰的道場,
而是一切都在我們心裏,你的那顆心,其實就是佛心……
誠然還有後半句話,
佛説佛心,即非佛心,是名佛心。
佛心也是假安立之的一個概念而已了……
第四,人生在世,如履薄冰,如何讓自己美滿,讓身邊的人幸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麼就如此對待別人。
不要做“自己不願作為承受者去面對”的事。
佛教管這個叫因果不虛,你種好因,一定會有好果。
英文叫 You share rose get fun。
第五個。。求師兄別發圖片。。
難得我顯擺一次蹩腳的二手英文,還是配張圖吧。
You Share Rose Get Fun。
佛教對於善惡的描述,和我們從道德上的認知略有不同。
地藏經裏説,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大涅槃經裏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佛教裏定義的善惡,覺正淨為善,貪嗔痴為惡。
一切趨向於覺正淨,導引向解脱涅槃,符合三十七菩提道品的,都是善,
反之,墮入無明,落入分別妄想執着,引入貪嗔痴的。就是惡。
那麼一切願意離苦得樂,解脱涅槃,發願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有情眾生,
就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您能有此一問,您已然當屬善男子善女人之列了。隨喜讚歎!
第二個問題是,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修行有成,了脱生死。但又選擇下一世回到這個世界。他們為什麼不選擇投生於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極樂世界修行之後再來。而只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扣着撓着。
了生脱死,是證得了那個不生不死的清淨圓滿智慧。
從智慧上來打碎一切由無明所引發的十二因緣鏈條上的每一環。
在心經裏,對於般若智慧,也就是空行智慧,也可以叫佛性,
大致的描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其實就是倆字兒——不動。
從來沒有動過。
在凡夫的分別執着裏,我們認為西邊比娑婆好,我要去西邊。
而在佛的境界裏,心淨則佛土淨。不是因為佛土不淨而被我感知,
而是我的無明放下後,看哪裏都是淨土。
因為佛性的智慧本身不生滅,不增減,那麼看待一切周遭的世界也自然是不生滅,不增減。
如果娑婆的人都想去西方,那西方的人又該去哪兒?
所以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學佛轉的是心,不是境。
眾生因為五毒熾盛而沉溺苦海,就像一個人眼睛有病,看到了空中有花。
當下所做的是要治好眼病,而不是去尋找哪朵花更漂亮。
所以問題不在境界上,而在自己的攀緣心和無明上。
算法對了,一定都是正確結果,
而算法不對企圖通過修正錯誤結果來達到正確,
這就是自欺欺人。
第三個是問題是,如果説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莊嚴道場。為何會容忍外道,比如印度教,比如基督天主教,比如道教。為何道教先於前,而説是世尊的道場呢。
佛教一個很核心的根本知見,是因果知見,也叫緣起法。
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來的,一切都是因果的呈現。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凡夫眾生種無明的因,得輪迴的果;
佛種覺正淨的因,得涅槃的果。
無論誰,都逃不脱因果道理,這是法爾如是的。
佛種下不分別、不妄想、不執着的因,祂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自然不再落入分別、妄想和執着。
祂看誰都是佛,祂看一切都是正法,祂看一切都是本來清淨。
這是佛陀的業。
眾生天天貪嗔痴無明,有了好壞、長短、是非、美醜,
自然有了莊嚴和不莊嚴,有了如法和不如法,
有了外道和內道,有了容忍和不容忍。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放下這個分別執着,您就在這個問題上成佛。
所以有一句話,一切法都是佛法。
能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您再看這個世界,其實特別美好。
楞嚴經裏有句話,當知虛空生汝心內,況諸世界在虛空焉。
不是説世界是誰的道場,
而是一切都在我們心裏,你的那顆心,其實就是佛心……
誠然還有後半句話,
佛説佛心,即非佛心,是名佛心。
佛心也是假安立之的一個概念而已了……
第四,人生在世,如履薄冰,如何讓自己美滿,讓身邊的人幸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麼就如此對待別人。
不要做“自己不願作為承受者去面對”的事。
佛教管這個叫因果不虛,你種好因,一定會有好果。
英文叫 You share rose get fun。
第五個。。求師兄別發圖片。。
難得我顯擺一次蹩腳的二手英文,還是配張圖吧。
You Share Rose Get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