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心住一處還是心無所住?
6/29/2016

《金剛經》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説人應該心無所住。
但是,不管佛教和瑜伽裏都有三摩地一説,講究合神,心住一處而不散。這是不是矛盾的,應該心無所住還是心有所住呢?
法嘉宗智 回答
凡夫的心好比一頭驢,野驢,不受控,不聽話。
修行就好比馴服這頭驢,
先在地上插個樁子,把驢拴在樁子上。
這時候驢開始圍着樁子跑、狂躁、甚至拖着樁子跑。
——這就好比持咒、唸佛、參話頭、修密法,就是一根兒樁子。我們要制心一處,把心念時刻拴在具體的功夫和修法上。但是不難發現,我們功夫中總會有妄想、有雜念,手裏雖然敲木魚結法印打鈴杵,但是心裏早跑了。這就是野驢把樁子拖跑了。
隨着時間加長,驢開始習慣被拴在樁子上原地不動。
——這就是功夫熟練,念茲在茲,一心不亂。這就是你説的心住一處。
這時候的驢是傻驢,只認得樁子,只能乖乖被拴在樁子上。
然後開始拔掉樁子,讓驢不僅可以很順服地呆在原地,也可以聽從指揮,讓去哪兒就去哪兒。
——這就是真的自在解脱。不是不讓起心動念,而是不讓起妄心,動妄念。這就是您説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制心一處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
栓驢的目的是為了讓驢聽話可以任運差遣,而不是為了得到一頭傻驢呆驢植物驢……
修行就好比馴服這頭驢,
先在地上插個樁子,把驢拴在樁子上。
這時候驢開始圍着樁子跑、狂躁、甚至拖着樁子跑。
——這就好比持咒、唸佛、參話頭、修密法,就是一根兒樁子。我們要制心一處,把心念時刻拴在具體的功夫和修法上。但是不難發現,我們功夫中總會有妄想、有雜念,手裏雖然敲木魚結法印打鈴杵,但是心裏早跑了。這就是野驢把樁子拖跑了。
隨着時間加長,驢開始習慣被拴在樁子上原地不動。
——這就是功夫熟練,念茲在茲,一心不亂。這就是你説的心住一處。
這時候的驢是傻驢,只認得樁子,只能乖乖被拴在樁子上。
然後開始拔掉樁子,讓驢不僅可以很順服地呆在原地,也可以聽從指揮,讓去哪兒就去哪兒。
——這就是真的自在解脱。不是不讓起心動念,而是不讓起妄心,動妄念。這就是您説的無所住而生其心。
制心一處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
栓驢的目的是為了讓驢聽話可以任運差遣,而不是為了得到一頭傻驢呆驢植物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