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烈日灼心中的鄧超,在樓頂拽着那個要墜落警察的時候,會不會選擇鬆手?
6/27/2016

1 鬆手,雖然沒人知道,不用負責,但是對不住自己的良知
2 不鬆手把他救上來,這位死心眼的警察只要活着,肯定會把自己送上斷頭台
和南聖眾
法嘉宗智 回答
縱使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不因為現在鬆手而往昔的惡業就不會變成果報現前。
而當下這一動作在未來又會變成一個惡報現前。
鬆手,只是揚湯止沸,更是飲鴆止渴。
該過去的都會過去,該到來的一定到來。
P.S.
曾經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説,在知乎的佛教板塊裏,一切以“如果、假設”開頭的問題,都是壞問題。因為這純屬於開腦洞,和實修實證並扯不上任何關係。
兩個不同的個體,不可以撇開因緣而強行的植入另一個情景當中。所以這道題如果我是他,一開始我不會犯案,犯案了我不會逃逸,逃逸了我會躲遠遠的,我不會在緊要關頭還放不下個尾巴,我不會把扛下整件事當作解脱,總之,我可以理解他在這麼多年裏的心裏壓力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實在不能支持他的每一個做法……
所以就着這個問題,講講“因不虛棄果無浪得”的教理吧。扯其他的,都是就着腦洞開腦洞了……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不因為現在鬆手而往昔的惡業就不會變成果報現前。
而當下這一動作在未來又會變成一個惡報現前。
鬆手,只是揚湯止沸,更是飲鴆止渴。
該過去的都會過去,該到來的一定到來。
P.S.
曾經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説,在知乎的佛教板塊裏,一切以“如果、假設”開頭的問題,都是壞問題。因為這純屬於開腦洞,和實修實證並扯不上任何關係。
兩個不同的個體,不可以撇開因緣而強行的植入另一個情景當中。所以這道題如果我是他,一開始我不會犯案,犯案了我不會逃逸,逃逸了我會躲遠遠的,我不會在緊要關頭還放不下個尾巴,我不會把扛下整件事當作解脱,總之,我可以理解他在這麼多年裏的心裏壓力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實在不能支持他的每一個做法……
所以就着這個問題,講講“因不虛棄果無浪得”的教理吧。扯其他的,都是就着腦洞開腦洞了……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既然所作的业一直存在,那学佛的意义在哪里?学佛不是为了离苦得乐吗?是不是学佛了,就可以坦然的面对业的果报了,难道这就是学佛的意义吗?
答:种福德智慧具足的业,得两足尊的果。


问:我认为实修是个很广义的概念。不仅参禅念佛是实修,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实践也是实修。甚至有时候可以说,这才是对修行者最残酷的考验。其烈度相当于战场相比于训练场。同理,实证其实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并不是被佛法排斥的。佛法其大无外。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公案,王阳明游丛林遇一僧念佛,但是感觉他心全不在此,就激他还俗去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大乘是以出世心入世,这是与小乘的一个显著区别。
至于好奇心是好是坏,佛法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个人认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所以,师兄没必要对开脑洞那么排斥。当然,有时候好奇心确实是可以引来灾祸的,历史上也有公案。
中国人有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
西方人:我致死不能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说的也大概是一个意思。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公案,王阳明游丛林遇一僧念佛,但是感觉他心全不在此,就激他还俗去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大乘是以出世心入世,这是与小乘的一个显著区别。
至于好奇心是好是坏,佛法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个人认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所以,师兄没必要对开脑洞那么排斥。当然,有时候好奇心确实是可以引来灾祸的,历史上也有公案。
中国人有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
西方人:我致死不能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说的也大概是一个意思。
答:如果修行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佛撇家舍业抛妻弃子的为哪般?也可能您的根器比佛好,这也很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