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説要萬念皆空,又説要慈悲,這兩者能統一嗎?如果能又如何統一?

5/20/2016
...
網友提問:佛教説要萬念皆空,又説要慈悲,這兩者能統一嗎?如果能又如何統一?
又要“空”、“寂滅”,斬斷羈絆;又要慈悲,製造羈絆,二者是矛盾的嗎?
比如一個人自覺斬斷塵俗,一念要遁入空門,但在他的家人父母看很不妥、極力挽留。那麼他此舉在他親人是否是“不慈悲”?

法嘉宗智 回答

佛説的空,不是眾生認為的沒有。
佛説的慈悲,不是眾生認為的大好人。

站在眾生的知見上去揣測佛的智慧境界,
就像狗看地上有泡屎不去吃還能開心快樂這倆事兒不能兼容一樣……

佛用人的語言,在闡述自己的境界,
但是我們不能落在語言文字本身去推敲。
就像我可以用N種方法描述紅色是什麼樣,但是我沒法讓盲人知道到底紅色如何。

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知道。
先從皈依受戒,打坐唸佛開始吧……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哈哈哈 无形被黑成狗了啊。。答得很好,感谢解惑
答:纯比喻,您别对号入座。我就讲个故事,您别弄个马甲儿配合我。
问:谢您高抬尊手回复,能求教下在家修行有什么佛教入门书籍么?
答:南怀瑾居士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还有呼吸法门精要。当然。如果有经历,再看看印光大师文钞。都是大德高僧。帅到爆那种。顶级大boss
问:收了 关注为敬!
答:我干了,您随意。
问:感觉您的回答和有些JDT面对质疑时的反驳如出一辙。《SJ》用人的语言写成,离原意已有距离,异教徒看不懂就应该信教。佛祖的话人看不懂,人应该静心打坐,才能参透。我记得,佛教是教人智慧的,佛祖鼓励人思考。佛祖本身只是老师,不能替人规定行为准则,必须要由人先学习理解,才能有意义地行动。您的解释,在我看来并不能激发人的智慧。释迦摩尼成佛之后,还要返回坐坛讲道,传播智慧。佛解释自己的理念,并没有说什么语言不通,高不可攀这样的话。佛经里提到佛祖早年传道时的经历,说不管什么样的人,上到帝王武士,下到屠夫贫民,都可以理解。学者可以理解,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受到启发。因为佛祖善用比喻,并且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人沟通。这种对人的尊重,对众生的尊重,并且从尊重和善意中得到的理解,是智慧的体现。
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这么七个字。您看完了开悟么?六祖看完就成了六祖。如果佛的道理就是基于语言和文字,那么创造语言稳住的人比佛要智慧得多,他准备好了一切,佛不过是重新组合一下。显然不是如此。智慧不等同于意识,您说的是意识范畴在人看来似乎更高大上的东西而已。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金刚经里说,四十九年未说一法。您看。显然是佛智慧不能用人的思维去丈量。另外,思考不是智慧,或者说那是人类认为的智慧,那是哲学家的智慧,那是奇葩说的智慧,在佛看,那叫无明。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于么子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佛一路就是教人类怎么跳出人类规则去解脱。而不是看起来高大上而已。懂得再多,也多不过阿难,可是佛入灭时,他还没开悟。以上。
问:您总是话糙理不糙
答:我是一粗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