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和尚用名牌,開豪車?
5/16/2016

名牌,豪車等奢侈品之於佛門中人來説是身外之物,那麼對於這些身外之物僧人應該是什麼態度?是跟隨本心去追求奢侈品帶來的享受,還是完全剋制對奢侈品的慾望?或者是不必執着於這些身外之物,有則享受,無也不去追求。
現在能看到很多僧人開豪車,用名牌,僧人面對奢侈品該如何自處?我們又該怎麼看待這些“土豪和尚”?
法嘉宗智 回答
拋開大家最喜聞樂見的那一個角度不談,僅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為啥沒人想起佛講經的那個金磚鋪地的院子?
用名牌開豪車得看為啥……不能脱離了目的而只談現象。
我一朋友去美國大使館簽證,有人建議,你口袋裏插根萬寶龍的鋼筆,把小白花露出來。
結果從他坐下,籤證官看到那枚小白花後微微一笑,到順利簽證只用了3分鐘。
籤證官很清楚口袋裏能插一支這個鋼筆的人,不會太俗,不會太窮,不會太差。
從某個角度講,這就是攝受,就是欲勾牽……
為什麼文殊菩薩衣着華美、纓絡琳琅、衣袂飄飄地走進道場眾比丘斐然,佛説,這是文殊師利菩薩。
為什麼維摩詰居士會大富大貴。
為什麼白六臂瑪哈嘎拉恆久地護持所有與他有緣的弟子衣食豐饒。
作為修行人,福德具足是修行的保障。
作為菩薩,一擲千金是攝受。因為就有人吃這套。你過得飢寒交迫跟他講學佛有多好,他能信?
作為佛,以此來彰顯兩資糧的具足和佛法的尊貴和榮耀。
老話怎麼説來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別被表象打了眼……
為啥沒人想起佛講經的那個金磚鋪地的院子?
用名牌開豪車得看為啥……不能脱離了目的而只談現象。
我一朋友去美國大使館簽證,有人建議,你口袋裏插根萬寶龍的鋼筆,把小白花露出來。
結果從他坐下,籤證官看到那枚小白花後微微一笑,到順利簽證只用了3分鐘。
籤證官很清楚口袋裏能插一支這個鋼筆的人,不會太俗,不會太窮,不會太差。
從某個角度講,這就是攝受,就是欲勾牽……
為什麼文殊菩薩衣着華美、纓絡琳琅、衣袂飄飄地走進道場眾比丘斐然,佛説,這是文殊師利菩薩。
為什麼維摩詰居士會大富大貴。
為什麼白六臂瑪哈嘎拉恆久地護持所有與他有緣的弟子衣食豐饒。
作為修行人,福德具足是修行的保障。
作為菩薩,一擲千金是攝受。因為就有人吃這套。你過得飢寒交迫跟他講學佛有多好,他能信?
作為佛,以此來彰顯兩資糧的具足和佛法的尊貴和榮耀。
老話怎麼説來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別被表象打了眼……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如果这个人因为你饥寒交迫而不信你说学佛有多好,而因为你家金砖铺地而相信学佛有多好,他这样的信仰是不是走偏了呢?
答: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谁上来学佛不是带着私人目的和企图的?


问:前面帕特里克矿说“金砖铺满地只是学佛学得好的一个副产品”,是不是不太对?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两者没有关系的,只不过我为了传播佛学而金砖铺地,因为这个金砖虽然在我看来什么都不是,但是我知道你喜欢这个,所以吸引一下你的注意力让咱们有话说。如果说是副产品的话,言下之意是“学佛学的好有没有别的收益我不敢保证至少物质上可以富足”。
答:这俩事儿不矛盾啊。学佛物质上又能富足,又能用富足的物质来让更多的人学佛。这很圆满啊。


问:当然不矛盾,这是因果关系吗?
答:不然呢?!


问:那有些和尚甘于清淡的生活,是他们做错了吗?
答:接过雷 锋的枪,目的是为了让千万个雷 锋在成长。具体怎么长,因缘不同,方法不同。富贵法可以摄受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只能用贫贱法。众生需要怎么接引,就怎么来勾牵,这东西有具体的一刀切的标准么?没有!


问:那么就又绕回到勾牵这里了。我可能是钻牛角尖了,勾牵是不是做给你看,或者是遵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这两者当然不矛盾,而且后者是人的本能吧。那怎样的欲望是好的应该努力满足的,怎样的是要努力抑制的呢?
答:想多了。勾牵就是让他知道学佛可以更好,然后开始学。然后开始慢慢矫正。无论什么理由,都可以成为勾牵的引子。您把简单问题想复杂了。


问:话是这么说 但是总觉得看到出家人豪车名表的哪里不太接受
答:那是你的问题,不是人家出家人的问题。你乐意不爽,谁逼你了?谁求你了?


问:哎呀,那我是不是该把手上的卡西欧换掉啦…
答:起码百达翡丽,否则都对不起咱这物理竞赛第三名。


问:按这个道理,教育不行是因为教师没有豪车,有豪车的老师一定比没有的老师有魅力。这种佛学实在和YSL差不多了,甚至和魔道有什么不同
答:这个概念偷换得太低级了,甚至于可笑。归谬法不是这么用的。你觉得佛和魔的标准在哪儿?在你看着爽不爽?还是心能不能转境?在佛看,提婆达多都是大菩萨,是老师。在你看,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都可以是魔。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不是因为这是魔然后被你看到了,而是你是魔,看什么都是魔。仅此而已。


问:“你过的饥寒交迫跟他讲学佛有多好他能信?”这是您文中的原话,是不是说一个开豪车的一定比没车的更能说服别人?
答:对于一部分众生,就是这样的。


问:那这个和传销有什么区别呢,按照您的意思只要他信,只要他能被洗脑,用什么方法都可以,那和传销有什么区别,传销也有很多人赚钱了呢
答: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每个人从开始信佛到最后成佛,一路上都在慢慢修改和矫正。用一个引子来开始,以圆满智慧为终点。佛教不是看你信不信,而是看你修不修,以及修得怎么样。不能抓住一个点放大成一个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