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阻擋了對方償還宿債嗎?
2/25/2016

看到這樣一段話:
根據傳統的印度教,如果有人要幫助這樣的人減輕他們的痛苦,乃是與業力對抗。人受苦是為了要彌補他的業債,你幫助他們,則他們必須再投胎,受更多的苦,才能彌補那業債。此外,你不讓他們受苦,既形同做一件很殘酷的事,將因此增加你自己的業債。在一個相信轉世的社會中,幫助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 轉世實際上是反人道的,當釋迦牟尼離開他安全舒適的家,發現世界上存在着罪惡和痛苦後,他必須面對這項道德衝突:是容許業力運作?還是行善事干涉業力的運作?他的結論是:人必須學會漠不關心。人必須撇棄對其他人的關懷,認清: 1.善與惡之間並無真正的區別。 2.萬事都在它應有的狀況之下。 因此,不論你是去幫助受苦的人,或是漠視他們,你必須全然不動心地去做,做此好似與做彼一般。不論你選擇那一條路,都是在命運的引導下。只要你對正確與否漠不關,做什麼都無所謂。
法嘉宗智 回答
屎一樣的邏輯,必然會有屎一樣的結論。
根據傳統的印度教,如果有人要幫助這樣的人減輕他們的痛苦,乃是與業力對抗。
難道幫助減輕痛苦不是業力嗎?
人受苦是為了要彌補他的業債,你幫助他們,則他們必須再投胎,受更多的苦,才能彌補那業債。
那讓我幫助的他業又是從何而來呢?!
此外,你不讓他們受苦,既形同做一件很殘酷的事,將因此增加你自己的業債。
按照這個邏輯,增加業債的不是我,是我媽,他就不該生我,對不對?
在一個相信轉世的社會中,幫助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
説這話的人,正是他媽幫他來到這個世界,對不對?他總不是傲來國的石頭裏崩出來的吧?!
轉世實際上是反人道的,當釋迦牟尼離開他安全舒適的家,發現世界上存在著罪惡和痛苦後,
佛不離開舒適的家難道就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罪惡和痛苦麼?佛四歲就了悟世間苦了!拜託別拿佛的IQ開涮!謝了!
他必須面對這項道德衝突:是容許業力運作?還是行善事干涉業力的運作?
業有善惡還有無記,碰上無記怎麼辦?!
他的結論是:人必須學會漠不關心。
所以應該自行人道毀滅才是解脱吧?!
人必須撇棄對其他人的關懷,認清: 1.善與惡之間並無真正的區別。 2.萬事都在它應有的狀況之下。
1.既然沒有真正的區別。又哪兒來的善和惡呢?2.既然都在應有的狀況之下,為啥前面又説幫助別人減輕痛苦是與業力的對抗?!
因此,不論你是去幫助受苦的人,或是漠視他們,你必須全然不動心地去做,做此好似與做彼一般。不論你選擇那一條路,都是在命運的引導下。只要你對正確與否漠不關,做什麼都無所謂。
其實正是在關心一個不關心。不是麼?
屎一樣的邏輯,就有屎一樣的結論。
這已經不單單是屎堆兒裏的屎尖兒,而是屎尖兒上的屎渣兒啊……
根據傳統的印度教,如果有人要幫助這樣的人減輕他們的痛苦,乃是與業力對抗。
難道幫助減輕痛苦不是業力嗎?
人受苦是為了要彌補他的業債,你幫助他們,則他們必須再投胎,受更多的苦,才能彌補那業債。
那讓我幫助的他業又是從何而來呢?!
此外,你不讓他們受苦,既形同做一件很殘酷的事,將因此增加你自己的業債。
按照這個邏輯,增加業債的不是我,是我媽,他就不該生我,對不對?
在一個相信轉世的社會中,幫助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
説這話的人,正是他媽幫他來到這個世界,對不對?他總不是傲來國的石頭裏崩出來的吧?!
轉世實際上是反人道的,當釋迦牟尼離開他安全舒適的家,發現世界上存在著罪惡和痛苦後,
佛不離開舒適的家難道就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罪惡和痛苦麼?佛四歲就了悟世間苦了!拜託別拿佛的IQ開涮!謝了!
他必須面對這項道德衝突:是容許業力運作?還是行善事干涉業力的運作?
業有善惡還有無記,碰上無記怎麼辦?!
他的結論是:人必須學會漠不關心。
所以應該自行人道毀滅才是解脱吧?!
人必須撇棄對其他人的關懷,認清: 1.善與惡之間並無真正的區別。 2.萬事都在它應有的狀況之下。
1.既然沒有真正的區別。又哪兒來的善和惡呢?2.既然都在應有的狀況之下,為啥前面又説幫助別人減輕痛苦是與業力的對抗?!
因此,不論你是去幫助受苦的人,或是漠視他們,你必須全然不動心地去做,做此好似與做彼一般。不論你選擇那一條路,都是在命運的引導下。只要你對正確與否漠不關,做什麼都無所謂。
其實正是在關心一個不關心。不是麼?
屎一樣的邏輯,就有屎一樣的結論。
這已經不單單是屎堆兒裏的屎尖兒,而是屎尖兒上的屎渣兒啊……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看完问题描述,我觉得根本没有回答的欲望……
答:我脾气好呗!


问:我发现了,你脾气比我好多了。
答:双立人的刀子嘴,豆豆厨的豆浆心。


问:明明是豆腐渣渣的心……
答:豆浆比豆渣渣要软多了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