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話頭?什麼是疑情?
2/8/2016

可以結合自己的修正討論,討論。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枴杖。何謂疑情。如問唸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卻沒處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着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定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別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唸佛是誰”四字。最着重在個“誰”字。其餘三字不過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飯的是誰。痾屎放尿的是誰。打無明的是誰。能知能覺的是誰。不論行住坐卧。“誰”字一舉。便有最容易發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誰字話頭。實在是參禪妙法。但不是將“誰”字或“唸佛是誰”四字作佛號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唸佛的是誰。叫做疑情。有等將“唸佛是誰”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彌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亂想。東尋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於欲升反墜。不可不知。
法嘉宗智 回答
提起話頭,照顧話頭,看話頭,參話頭。這些禪和子嘴裏老掛着的專用名詞,看到大家的回答只能在復制粘貼禪和子的開示,也實在是五十六度地醉了。
啥叫話頭,一句話開始之前的那個頭。
唸佛的是誰?是我啊?
我是誰?我是我媽兒
我媽是誰?我媽是我媽……
這不叫參話頭,這叫參話尾。只不過是追着在回答自己提出的一個個問題。這麼下去不是禪法,倒是更像哲學。就像蘇格拉底説,追問七個為什麼,誰都是哲學家。
什麼叫話頭。
比如,我們靜坐在這裏,念上兩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看,每一句佛號,到底是從哪兒起來的?在唸佛號之前的那個念頭,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要找到的,是能唸佛的那個是誰。到底這一句佛號是怎麼起來的。
人的意識如同流水一樣,奔流不息。一句佛號就好比是河流中的一滴水。
現在要找到這滴水之前的到底是什麼;或者説這滴水是怎麼來的。就像截斷這條河流。
一句佛號念出來,是自己的意識境界。而由此來找這個能唸佛的到底是誰,這個意識境界是怎麼起來的。這個就要去找。找這個能起意識的“真我”,也叫自性,也叫真如,也叫本來面目。就這麼去找,這叫疑情。越找越找不着;越找不着越找。就這麼一路找下去……突然之間,驀然回首……
發現不過是穿上了馬甲,不認得自己了……
啥叫話頭,一句話開始之前的那個頭。
唸佛的是誰?是我啊?
我是誰?我是我媽兒
我媽是誰?我媽是我媽……
這不叫參話頭,這叫參話尾。只不過是追着在回答自己提出的一個個問題。這麼下去不是禪法,倒是更像哲學。就像蘇格拉底説,追問七個為什麼,誰都是哲學家。
什麼叫話頭。
比如,我們靜坐在這裏,念上兩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看,每一句佛號,到底是從哪兒起來的?在唸佛號之前的那個念頭,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要找到的,是能唸佛的那個是誰。到底這一句佛號是怎麼起來的。
人的意識如同流水一樣,奔流不息。一句佛號就好比是河流中的一滴水。
現在要找到這滴水之前的到底是什麼;或者説這滴水是怎麼來的。就像截斷這條河流。
一句佛號念出來,是自己的意識境界。而由此來找這個能唸佛的到底是誰,這個意識境界是怎麼起來的。這個就要去找。找這個能起意識的“真我”,也叫自性,也叫真如,也叫本來面目。就這麼去找,這叫疑情。越找越找不着;越找不着越找。就這麼一路找下去……突然之間,驀然回首……
發現不過是穿上了馬甲,不認得自己了……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其实就是不要乱想而已。找个法子停一下。
答:心体离念得无生法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