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藏傳的等覺菩薩怎麼看?
1/26/2016

最近看如來藏,作者是一位曾在三十多歲便證得寧瑪派最高級別的法師,感覺很有啓發,不知是否是明師?
談錫永童年隨長輩習東密,十二歲入道家西派之門,旋即對佛典產生濃厚興趣,二十八歲得機緣加入金剛乘學會,隨劉鋭之上師及其上師敦珠仁波切修習藏傳佛教。三十八歲得阿闍梨位,法名無畏金剛。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習大圓滿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期間,他於香港、夏威夷、紐約、多倫多、温哥華五地創立“密乘佛學會”,弘揚寧瑪派教法。
法嘉宗智 回答
首先,不管藏傳、漢傳、南傳,等覺菩薩就是等覺菩薩。
外科的主任是主任,婦產科的主任也是主任。這麼講,能懂,對不對?
其次,我實在沒弄明白。
這人生於1935年,也就是説,他1973年,38歲的時候,成為了阿闍黎。
然後1986年又去修大圓滿四部加行?
我先讀了個博士,13年後又回去重讀小學……
您説的這個等覺,
這不是等着圓滿覺悟,是等着上牀睡覺吧?!
外科的主任是主任,婦產科的主任也是主任。這麼講,能懂,對不對?
其次,我實在沒弄明白。
這人生於1935年,也就是説,他1973年,38歲的時候,成為了阿闍黎。
然後1986年又去修大圓滿四部加行?
我先讀了個博士,13年後又回去重讀小學……
您説的這個等覺,
這不是等着圓滿覺悟,是等着上牀睡覺吧?!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答主,X先生是具德上师,慎重、、那个修加行是可以反复修的、、XXXXX修了不下五次、、、X的水平您可以去看他的作品、、、

问:《XXXXXXXX》之导读。其后又主编《XXXXX》及《XXXXX》。题主省略了些信息,X先生的传承都可以查到的。
答:所以XXX不是阿阇黎。他只是堪布而不是仁波切。阿阇黎是具备圆满灌顶的修行成就者。还有前行什么事儿?!得到第一个灌顶之前,就要圆满一切加行了。得到第四个(以无上瑜伽密来讲,其他的或多或少)灌顶,并且修证圆满之后,才可以具有阿阇黎资格。您说这逻辑,靠谱不?!


问:据说XXXX于香港给X灌的金刚阿阇黎的顶。其实关于他的介绍资料太少,真实性不可考证。只是学术界对他作品评价尚好。题目所言不可考,但加行不管是不是阿阇黎,应该都可以反复修的吧?
答:不管几个英语文学博士学位,都可以回去重新学ABC。但是意义何在??金刚阿阇梨的顶根本不是上师给灌,而是本尊亲自灌。这种稗官野史一般的修学历程,就跟看金瓶梅似的……

答:阿阇梨是修行成就。修加行是为了修行成就。说白了,修加行是为了可以成为阿阇梨。那成了阿阇梨再回来修加行,这是哪门子的新人类呢?人们有两个共同的心里惯性,一,大家都说他好,他就一定好。拜托,说耶稣好的人更多,我们去信主吧。二,只要他比我厉害,他就一定是对的。所以这些没脑反智的学佛者,和XX功,真是一根儿轴上的,其实没啥本质区别。


问:不好意思,看到这里我又要忍不住来跟你“扛”,请问师兄(我是认真的问):您认为加行修几次合适?还有什么时候可以修?什么时候不可以修?……我现在就是在修四不共加行,发愿这一个修完,继续修第二次,因为自觉第一次修的不太圆满。还有,我知道有的大德一辈子就只修加行而最后成就了,这个加行跟你所认为的,有什么区别吗?
答: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加行位分四部分,暖顶忍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就是般若,加行的圆满就是证得般若智慧,就是见道,就是开悟。随时都可以修。修完了加行,见道,之后悟后起修。这时候开始住山,然后具备闭关的资格。破见思惑后继续破尘沙惑。所以具有阿阇梨资格的,起码是具有见道位资格的。用不着再回来修加行。所以我也很费解。就是一个学习ABC的英文学博士。

答:至于修几次合适,只要没见道,修几次都合适。但是见道成就再回来修加行,修多少都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