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12/16/2015
...
網友提問:如何理解“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法嘉宗智 回答

狂的原由是無明,
無明的根本是知見立知。
知見立知的另一面是知見無見,
知見無見的結果是斯即涅槃。

狂心頓歇,就是無無明,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涅槃。

好比米湯是菩提,米粒是輪迴。
我們現在想得到菩提,
靜置片刻,米粒下沉,自然米湯呈現。
狂心就是不斷地攪合這鍋粥,來來去去,上上下下地攪合,這就是狂心不歇。
現在放下勺子,不動它,狂心就歇了。
米湯也就出來了。也就是菩提了。

至於樓上問狂心亦菩提。
米湯是粥的,米粒也是粥,
米湯裏有米粒的營養,米粒裏有米湯的水分。
本是一體。無二無別。
啥時候一鍋粥熬到看不到湯也看不到米,
二者融為一體的時候,
這鍋粥,就熬圓滿了。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不知师兄这锅粥的比喻有何来由?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答:我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