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意識參”背後的教理依據是啥呢?

10/13/2015
...
網友提問:“離心意識參”背後的教理依據是啥呢?
經常看到禪宗教人離心意識參,都快成口頭禪了,那麼這話背後的教理依據是什麼呢?如何保證其可能性和可行性呢?

法嘉宗智 回答

這五個字寫在一起,就大錯特錯了!
這五個字的來處是大和尚的禪七開示。每天大和尚都會到禪堂説法開示,根據大家的用功狀況,還有用功辦道的情況,給大家做講解、指導和鼓勵。
而離心意識參這五個字,經常作為開示的結尾。大和尚做完了開示,開始參。
所以大和尚的一個“參”,諸如發令槍響,讓大家提起話頭,提起念頭來用功夫。
而怎麼參,是不是脱離了心意識去參。那還參個屁!脱離了心意識,拿啥參?怎麼參?參什麼?

問到教理依據,來源於楞伽經——“心體離念得無生法忍”。
參話頭,起疑情,是要找,找那個能走路,能唸佛,能聽聲音的是誰。
而那個誰,是不在六根和六識範疇裏的。
如同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我們參來參去,參的目的,是參到離心意識。而不是讓我們離開心意識去參。
所以,中間缺了一個句號,意思一下子變得哭笑不得了。

阿誰見餘開口來?離心意識。參!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你得意思是,离心意识,是参的一个目标了。和一般的解释不大一样。如果作为目标的话,作为口号的话,我觉得这么喊更好:明心见性,参!
答:明心见性太玄,那是纯口号。而这个带实际目标和修法。
答:而且,不会起疑情的人,经常把话头参成了话尾。不知道怎么照顾话头,看顾念头。这个时候再来个明心见性,就更蒙了。所以离心意识,六七因中转,真离了,就转完了,还参个屁了。
问:六七因中转,是初地菩萨(见道后)的时候,第六和第七就开始转识成智了。这也是得圣果了。
答:六七转成智,五八就果上圆了。无非是圆满与否的问题。六七不转,咋个见道?开始转,和转成智。有那么点点小差别的。
问:关键是见道前还有资粮位和加行位漫长的修行过程,这时候还没开始转识成智,怎么离心意识?
答:加行位暖顶忍,到世第一法,见到般若,就见道了。暖顶忍就是在转,也转成了智,人无我智,法无我智。不是般若,但也是智。不久法无我智菩萨当得初地菩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