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教徒如何報父母恩?

2/20/2017
如何报父母恩
...
網友提問:作為佛教徒如何報父母恩?

法嘉宗智 回答

大正藏第 16 冊 No. 0684 佛説父母恩難報經
  No. 684
  佛説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衞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 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 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 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如是信如 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 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 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 解脱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 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 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父母恩難報經

大正藏第 85 冊 No. 2887 父母恩重經
  No. 2887
  佛説父母恩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摩訶薩及聲眷屬俱。亦與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一切諸天人民及天龍鬼神。皆來集會。一心聽佛説法。瞻仰尊顏。目不暫舍。 佛言。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是以寄託母胎懷身十月。歲滿月充。母 子俱顯生墮草上。父母養育。卧則蘭車。父母懷抱。和和弄聲。含笑未語。飢時須食。非母 不哺。渴時須飲。非母不乳。母中飢時吞苦吐甘推幹就濕。非義不親。非母不養。慈母養兒。 去離蘭車。十指甲中食子不淨。應各有八斛四㪷。計論母恩。昊天罔極。嗚呼慈母云何可報。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可報其恩。唯願説之。
  佛告阿難。汝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説。父母之恩昊天罔極。雲何若有孝順慈 孝之子。能為父母作福造經。或以七月十五日能造佛槃盂蘭盆。獻佛及僧得果無量。能報父 母之恩。若復有人。書寫此經。流佈世人。受持讀誦。當知此人報父母恩。父母云何可報。 但父母至於行來。東西鄰里井灶碓磨。不時還家。我兒家中啼哭。憶我即來還家。其兒遙見 我來。或在蘭車。搖頭弄腦。或復曳腹隨行。嗚呼向母。母為其子曲身下就長。舒兩手拂拭 塵土。嗚和其口開懷出乳。以乳與之。母見兒歡。兒見母喜。二情恩悲親愛。慈重莫復。二 歲三歲弄意始行。於其食時非母不知父。母行來值他座席。或得餅肉。不啖輟味懷挾來歸。 向其與子。十來九得恆常歡喜。一過不得憍啼佯哭。憍子不孝。必有五㰅。孝子不懷。必有 慈順。遂至長大。朋友相隨。梳頭摩發。欲得好衣。覆蓋身體。弊衣破故。父母自着新好綿 帛。先與其子。至於行來。官私急疾。傾心南北。逐子東西。橫上其頭。既索妻婦得他子女。 父母轉疏。私房屋室共相語樂。父母年高氣力衰老。終朝至暮不來借問。惑復父孤母寡。獨 守空房。猶如客人。寄止他舍。常無恩愛。復無濡被寒。苦辛厄難遭之。甚年老色衰。多饒 蟣蝨。夙夜不卧。長呼嘆息。何罪宿愆生此不孝之子。或時喚呼。瞋目驚怒。歸兒罵詈。低 頭含笑。妻復不孝子。復五㰅夫妻和合同作五逆。彼時喚呼。急疾取使。十喚九違。盡不從 順。罵詈瞋恚。不如早死。強在地上。父母聞之。悲哭懊惱。流淚雙下。啼哭目腫。汝初小 時非吾不長。但吾生汝。不如本無。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能為父母受持讀誦書寫父 母恩重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句一偈。一逕耳目者所有五逆重罪悉得消滅。永盡無餘。常 得見佛聞法。速得解脱。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此經雲何名 之。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父母恩重經。若有一切眾生。能為父母作福造經燒香請佛禮拜供養三 寶。或飲食眾僧。當知是人能報父母其恩。帝釋梵王諸天人民一切眾生聞經歡喜。發菩薩心。 㘁哭動地。淚下如雨五體投地。信受頂禮佛足。歡喜奉行。
  佛説父母恩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