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代如佛所説“我般涅盤後”“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脱道”,則佛法還有無修行必要?
4/22/2016
无常

《乾隆大藏經·小乘單譯經·禪秘要法經》中佛説:“為告阿難。我般涅盤後。”“千歲之時。四部弟子。億分之中。十人百人。修無常觀。得解脱道。過千歲已。此無常觀。雖復流行閻浮提中。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脱道。”
現在佛涅盤已兩千多年,哪個人的慧根可自認為億萬人中少有,如“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脱道”。如此則修行還有無必要?
法嘉宗智 回答
“我般涅槃後”“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脱道”
這句話有3個點。
一,人類最大的無明是對於自我的執着,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認為意識就是我,認為自己能掌控或者改變周遭的一切。其實,錯!身體本身就是業報而來,每一個起心動念和一舉一動也都在因果之中。所以,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在決定和改變什麼。
換言之,我們覺得自己想修就修,自己想不修就不修了,自己當家做主。其實殊不知,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説,説得更直白點兒,真的以為自己想修就能修,自己不想修就能不修麼?那倒是真得了大自在,應該磕破腦袋喊破喉嚨地頂禮讚歎了。
所以,不存在您説的有無修行必要的問題,因果決定的,交給因果,該來的讓它來,該走的讓它走。自己決定半天,尋思半天,都是妄念。
二,修無常觀是不是僅僅就是我們所説的知道諸行無常就ok?真不是。説到觀,必然離不開一個概念——止。換言之,有止才有觀,有觀才有止。止住了才能觀,在觀就在止。這就是佛在阿含經裏説的,復有二法得解脱涅槃,一曰止,一曰觀。就是定慧等持,就是禪定智慧的功夫。所以,修無常觀,重點不在觀,而在修。真能修到觀,那了不起了!數、隨、止、觀、還、淨。到了觀,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了。把佛法想簡單了就是給自己開方便門,就是播下流種,就是造禍患業。
三,億億千萬對應一二,其實正契合佛法的修行的全部核心。學佛就是跟佛學,佛啥樣咱啥樣。佛陀四歲的時候看到恆河漂來的屍體,慨嘆人生的痛苦,真實體會到人生的無常。我們看到有人死都會想,唉!死了!或者,哈!死了!終歸是他死他的,我想我的。兩張皮,兩件事。而佛當初想到,今天他死了,如果我不解脱,早晚我也這樣。藉由別人的痛苦而生起自己的出離心,不等鞭子抽到自己身上而甚至疼痛和苦楚,這就是“我們”和“佛們”的區別。
而我們之所以不信,或者信了不修,或者修得不猛,終歸一個原因,不認為修行這事兒有多關鍵——也就是所謂的菩提心不夠。
菩提心的缺失,只有一個原因——出離心不夠。我壓根就不想從痛苦中出離,自然沒有修證菩提的動力。
出離心的缺失,只有一個原因——不認為世間苦,不認為世間無常。多少人都在説,等我退休了再學佛,等我孩子上大學了再修行,其實,今晚牀頭那雙拖鞋,明早誰也不知道能否穿得上……
所以,真切地體悟到人生無常,一切一切自己根本從來無法做主,這個世界的一切有形無形都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而且壓根就沒有什麼叫做永恆的時候,我們才願意跪下來,聽聽佛到底怎麼説……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説……
這句話有3個點。
一,人類最大的無明是對於自我的執着,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認為意識就是我,認為自己能掌控或者改變周遭的一切。其實,錯!身體本身就是業報而來,每一個起心動念和一舉一動也都在因果之中。所以,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在決定和改變什麼。
換言之,我們覺得自己想修就修,自己想不修就不修了,自己當家做主。其實殊不知,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説,説得更直白點兒,真的以為自己想修就能修,自己不想修就能不修麼?那倒是真得了大自在,應該磕破腦袋喊破喉嚨地頂禮讚歎了。
所以,不存在您説的有無修行必要的問題,因果決定的,交給因果,該來的讓它來,該走的讓它走。自己決定半天,尋思半天,都是妄念。
二,修無常觀是不是僅僅就是我們所説的知道諸行無常就ok?真不是。説到觀,必然離不開一個概念——止。換言之,有止才有觀,有觀才有止。止住了才能觀,在觀就在止。這就是佛在阿含經裏説的,復有二法得解脱涅槃,一曰止,一曰觀。就是定慧等持,就是禪定智慧的功夫。所以,修無常觀,重點不在觀,而在修。真能修到觀,那了不起了!數、隨、止、觀、還、淨。到了觀,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了。把佛法想簡單了就是給自己開方便門,就是播下流種,就是造禍患業。
三,億億千萬對應一二,其實正契合佛法的修行的全部核心。學佛就是跟佛學,佛啥樣咱啥樣。佛陀四歲的時候看到恆河漂來的屍體,慨嘆人生的痛苦,真實體會到人生的無常。我們看到有人死都會想,唉!死了!或者,哈!死了!終歸是他死他的,我想我的。兩張皮,兩件事。而佛當初想到,今天他死了,如果我不解脱,早晚我也這樣。藉由別人的痛苦而生起自己的出離心,不等鞭子抽到自己身上而甚至疼痛和苦楚,這就是“我們”和“佛們”的區別。
而我們之所以不信,或者信了不修,或者修得不猛,終歸一個原因,不認為修行這事兒有多關鍵——也就是所謂的菩提心不夠。
菩提心的缺失,只有一個原因——出離心不夠。我壓根就不想從痛苦中出離,自然沒有修證菩提的動力。
出離心的缺失,只有一個原因——不認為世間苦,不認為世間無常。多少人都在説,等我退休了再學佛,等我孩子上大學了再修行,其實,今晚牀頭那雙拖鞋,明早誰也不知道能否穿得上……
所以,真切地體悟到人生無常,一切一切自己根本從來無法做主,這個世界的一切有形無形都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而且壓根就沒有什麼叫做永恆的時候,我們才願意跪下來,聽聽佛到底怎麼説……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