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法,有三個疑惑,能幫我解答一下嗎?
8/9/2016
信愿行
佛法

1.為什麼我們在講佛法的時候,都要用類比的方法?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就像,就如同,等等。這是必須的嗎?不用類比就講不明白嗎?但讀者理解了這個例子,這個比方,是否就等同於理解了這個佛法了嗎?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説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
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説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説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基因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説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着被解釋了呢?
3.學佛,或者説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羣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
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深刻,或者説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説,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
@王路
法嘉宗智 回答
1.為什麼我們在講佛法的時候,都要用類比的方法?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就像,就如同,等等。這是必須的嗎?不用類比就講不明白嗎?但讀者理解了這個例子,這個比方,是否就等同於理解了這個佛法了嗎?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説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這個叫別業;眾生有眾生共同的習氣,這個叫共業。
眾生的一個共業,就是樂於着相。
講純形而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必須得有一個很具相的表達。
時間是無形無相的,換成24小時的數字,就有了具體的概念。
好孩子是無形無相的,你看鄰家的誰誰,也有了具體的形象。
同樣由此,為了順應眾生的習氣業力,
佛也用打比方的方式來把那些形而上的道理説出來。
六祖聽到了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見性了,
這句話太空了,空到根本摸不到邊兒。
六祖雖然是個砍柴的,但是他的智慧和佛説這句話的那個智慧契合了,
這就是共鳴,這就是智慧共識,也叫印心。
另,理解了這個例子,未必等於理解佛法。
佛法要契入的是無形無相並且不生不滅的智慧,
例子和比方終歸還是落在有形有相和有生有滅的具相中。
佛證得了眾生未證得的智慧,好比一個看見月亮的人。
現在祂要大家順着祂指出的方向去看月亮,並且告訴大家月亮是什麼。
但是自己不扭頭看,光聽佛説月亮啥樣,終歸永遠看不到月亮。
佛法要證得的是智慧,智慧不在意識範疇裏。
所以例子和比方聽得再明白,終歸還是得不到智慧。也不懂佛法。
就像我們都知道西紅柿是紅色的,
您可以舉個例子説,消防車也是紅色的。
看過紅色的人都能聽懂,
但是這些比方對於一個盲人,是無用的。
他聽得在明白什麼是紅色,終歸還是看不到紅色。
佛的智慧如是……
不知道您明白沒?
如果您明白了,就説明講佛法要舉例子來講明道理。
如果沒明白,説明聽懂了例子也聽不懂佛法……
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説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説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説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着被解釋了呢?
信,只是學佛的第一步,
信完了要願,願完了要行。
信願行才構成學佛的整體的方法。
如果單單停留在信的階段,找無數的東西來加固自己的信心,
這只是最初級甚至於還未入門的階段。
您信喝水能解渴麼?
廢話!這玩意兒用信麼?
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信。
往往越需要培養和加固的信心,其實就是越不信。
什麼時候到了“這東西還用信”?!才有了幾分真信的樣子。
佛法是活法,是佛陀教給眾生放下貪嗔痴和分別妄想執着而後無有愁苦。
而不是一套規律,他要符合主觀或者客觀認知。
當放下貪嗔痴後而得自在,就是佛法,不拘於形式,不拘於理論。
佛法不用尋找外在的案例來佐證自己的正確,
因為佛法本就不在外……
自然由此,説它自洽,或者不自洽,都對,也都不對。
放下主觀的知見和成見,
放下客觀的規矩和方圓,
這才是佛法。
佛法本不是邏輯,所以無從談起是否自洽。
有一種禪定,叫非想非非想定,這在邏輯範疇裏壓根就是無從討論的。
邏輯是正反,是對錯,是矛盾,
而佛法是打破這些邏輯思維,打破意識境界之後的那個原來如此……
在邏輯範疇探討佛法的智慧,
就像拿着電子稱黑五角大樓一樣,
壓根不是這個射程裏的東西,自然達不到效果……
佛法從來不解釋什麼,也不需要被解釋。
它是一套具體的方法論,照着做,自然得到那個世界觀。
還是那句話,做了,就知道。不做就永遠不知道……
3.學佛,或者説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羣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
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或者説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説,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
每個人都具備佛性,
好比每個人都是一塊金礦,都含有金子。
因為往昔的業力不同,每塊金礦的純度不同。
佛法是鍊金術,
是去掉雜質,還本清淨,得到金子的方法。
是普適的,是適用於每個人,乃至每個眾生的。
願意按照佛説的方法做,都能成佛,
無非是有人不願意做而已。
回過頭來老生常談,
佛法是證得智慧,是看到月亮,
而不是學習知識,學習對於月亮的描述。
佛法本身就不是心理上的東西,
自然也不是心理上的幫助。
一整套完備的方法證得本來的智慧,
自然從方法論和世界觀上都有新的顛覆和突破了。
關於空和色,佛和道所達到的高度是一樣的,
道家抱死這個空,佛連這個空也空掉……
當然,這是後話了……
佛法和道法都是修法,而不僅僅是信仰,
我信這個,我信那個,其實到頭來,
信的終歸是那個願意信什麼的自己。
對我胃口的我才信,不對胃口的就不信。
信的終歸只是自己的胃口而已……
末學慚愧,囉嗦半天,還望海涵,期待指教……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説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這個叫別業;眾生有眾生共同的習氣,這個叫共業。
眾生的一個共業,就是樂於着相。
講純形而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必須得有一個很具相的表達。
時間是無形無相的,換成24小時的數字,就有了具體的概念。
好孩子是無形無相的,你看鄰家的誰誰,也有了具體的形象。
同樣由此,為了順應眾生的習氣業力,
佛也用打比方的方式來把那些形而上的道理説出來。
六祖聽到了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見性了,
這句話太空了,空到根本摸不到邊兒。
六祖雖然是個砍柴的,但是他的智慧和佛説這句話的那個智慧契合了,
這就是共鳴,這就是智慧共識,也叫印心。
另,理解了這個例子,未必等於理解佛法。
佛法要契入的是無形無相並且不生不滅的智慧,
例子和比方終歸還是落在有形有相和有生有滅的具相中。
佛證得了眾生未證得的智慧,好比一個看見月亮的人。
現在祂要大家順着祂指出的方向去看月亮,並且告訴大家月亮是什麼。
但是自己不扭頭看,光聽佛説月亮啥樣,終歸永遠看不到月亮。
佛法要證得的是智慧,智慧不在意識範疇裏。
所以例子和比方聽得再明白,終歸還是得不到智慧。也不懂佛法。
就像我們都知道西紅柿是紅色的,
您可以舉個例子説,消防車也是紅色的。
看過紅色的人都能聽懂,
但是這些比方對於一個盲人,是無用的。
他聽得在明白什麼是紅色,終歸還是看不到紅色。
佛的智慧如是……
不知道您明白沒?
如果您明白了,就説明講佛法要舉例子來講明道理。
如果沒明白,説明聽懂了例子也聽不懂佛法……
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説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説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説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着被解釋了呢?
信,只是學佛的第一步,
信完了要願,願完了要行。
信願行才構成學佛的整體的方法。
如果單單停留在信的階段,找無數的東西來加固自己的信心,
這只是最初級甚至於還未入門的階段。
您信喝水能解渴麼?
廢話!這玩意兒用信麼?
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信。
往往越需要培養和加固的信心,其實就是越不信。
什麼時候到了“這東西還用信”?!才有了幾分真信的樣子。
佛法是活法,是佛陀教給眾生放下貪嗔痴和分別妄想執着而後無有愁苦。
而不是一套規律,他要符合主觀或者客觀認知。
當放下貪嗔痴後而得自在,就是佛法,不拘於形式,不拘於理論。
佛法不用尋找外在的案例來佐證自己的正確,
因為佛法本就不在外……
自然由此,説它自洽,或者不自洽,都對,也都不對。
放下主觀的知見和成見,
放下客觀的規矩和方圓,
這才是佛法。
佛法本不是邏輯,所以無從談起是否自洽。
有一種禪定,叫非想非非想定,這在邏輯範疇裏壓根就是無從討論的。
邏輯是正反,是對錯,是矛盾,
而佛法是打破這些邏輯思維,打破意識境界之後的那個原來如此……
在邏輯範疇探討佛法的智慧,
就像拿着電子稱黑五角大樓一樣,
壓根不是這個射程裏的東西,自然達不到效果……
佛法從來不解釋什麼,也不需要被解釋。
它是一套具體的方法論,照着做,自然得到那個世界觀。
還是那句話,做了,就知道。不做就永遠不知道……
3.學佛,或者説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羣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
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或者説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説,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
每個人都具備佛性,
好比每個人都是一塊金礦,都含有金子。
因為往昔的業力不同,每塊金礦的純度不同。
佛法是鍊金術,
是去掉雜質,還本清淨,得到金子的方法。
是普適的,是適用於每個人,乃至每個眾生的。
願意按照佛説的方法做,都能成佛,
無非是有人不願意做而已。
回過頭來老生常談,
佛法是證得智慧,是看到月亮,
而不是學習知識,學習對於月亮的描述。
佛法本身就不是心理上的東西,
自然也不是心理上的幫助。
一整套完備的方法證得本來的智慧,
自然從方法論和世界觀上都有新的顛覆和突破了。
關於空和色,佛和道所達到的高度是一樣的,
道家抱死這個空,佛連這個空也空掉……
當然,這是後話了……
佛法和道法都是修法,而不僅僅是信仰,
我信這個,我信那個,其實到頭來,
信的終歸是那個願意信什麼的自己。
對我胃口的我才信,不對胃口的就不信。
信的終歸只是自己的胃口而已……
末學慚愧,囉嗦半天,還望海涵,期待指教……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你怎么打了这么多字。。。
答:问得多啊。这要在值乎,得有三五十块了。


问:您好,想请教下,经里所讲的因果,报应,轮回循环,那么最早一世的因是何时怎样成的那,众人是否都是同一世成因,后世各有造化;或者有哪部经是描述解释这个的嘛?是不是我太执着于表象了……
答:过去现在未来是我们对于时间的分别执着而来的。放下这个。又哪里有最初和最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