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12/14/2015
抑郁、焦虑、精神疾病
...
網友提問: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按理説,佛教徒心理素質比常人好,一般沒有什麼心理問題的,如果有自然可以通過佛法修行解決,但一個小時候缺愛的人心理傷痕始終是存在的,當真的出現需要心理干預等嚴重程度的心理問題時候,該怎麼辦?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還是找大師同修解惑?包容的佛教沒有限制任何人去信仰,但估計小時候缺愛從而產生心理問題的人通過學佛尋找解脱的羣體是挺大的。我的問題就是,小時候缺愛的佛教徒如果出現心理甚至精神問題應當怎麼辦?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按理説,佛教徒心理素質比常人好,一般沒有什麼心理問題的。
這個前提值得商榷。
作為信仰來説,正是因為覺得自己心裏素質不夠好,才會尋找一種信靠,才會有信仰,才會崇拜,才會祈求。
作為修行來講,修行人正是因為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不咋樣,才去追求智慧,追求解脱。
不因為他修行,所以他就該如何。
其實,信佛也好,學佛也罷,和心裏素質好不好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回到教理來談問題。
佛教有緣起法和緣生法。
所謂緣起法,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現前的。沒有什麼是脱離因緣而存在的。
所謂緣生法,是因為有了無明,無明為因,加上緣,有了各種果報。而各種果報可以作為因,再加上緣,變出各種其他的果報。因果循環,即因即果。十二因緣最後,生緣老死……所以有了輪迴。那麼要跳出輪迴,就是要斬斷無明。

那麼無論什麼法門,作為學佛人,所要悟的,就是悟入緣生法。所要斷除的,就是無明煩惱。
因為有了無明,就有了業報;
有了業報,就有了依報;
有了依報,隨着俱生我執,就又有了無明;
然後週而復始……

那麼題目中所説的缺愛也好,心裏問題也好,精神問題也好。
對治這些問題,無非是怎麼看待它。
你當它是個問題,它就是個問題;反之,它就是個P。
依據緣起法和緣生法。
既然一切是自己的業報,那麼自己的執着,就是煩惱的根源。
既然是因緣和合,那麼自己的一切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的妄念。

説到這裏,道理能不能明白?
如果明白,看看當下這麼五秒,三秒,甚至哪怕一秒鐘,是不是就放下了?

放下之後,是不是很快就又重新陷入煩惱裏?
這就是禪定力不夠。
自己的“淨念”沒有續航能力。怎麼辦?
只有靠做功夫。打坐、唸佛、安般、持咒……各種功夫,來培養自己的禪定力。
有了禪定力,就有了智慧——定慧本一體。
如此修來,當得大自在。

功夫不怕簡短,就怕間斷。

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應該加緊好好修行!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有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如何看待的问题吧。反正经历了那么多我得出的想法是心灵不健康的人学佛容易步入另一个极端。
答:直到成佛之前,谁的心灵都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