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常心的討論?
11/20/2015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獲得平常心,要求破除功利心和區別心(邏輯)。那麼舉個例子,此時此刻我沒有任何功利思想坐在板凳上,也不分析任何問題,自然放空,一切歸於平靜。突然來了個人無緣無故把我揍了一頓,試問如何保持平常心?這種情況下在保持所謂的平常心究竟是窩囊還是聖人?
當面對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侵犯時,應當如何做?無盡的隱忍還是瑕疵必報?怎樣的隱忍是強者的隱忍,怎樣的隱忍是弱者的窩囊?所謂平常心要保持的平衡點,就是那個所謂的度,究竟在哪?非常感謝您的回答 噴子勿入 謝謝
法嘉宗智 回答
每當扯到“心”,還有“平”,少不得請出一位老祖——六祖慧能。
六祖有一首特有名的偈子,後面的內容大抵沒人記得住了,
但是第一句卻被口耳相傳——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用禪。
然後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法油子抱死這句話,
一瓢一瓢的大糞潑在六祖身上——六祖説了,不用持戒。
六祖這話是有前提的——心平。
按照自己臆想的心平,把六祖的心平臆測為問心無愧,
然後開始了怡然自得的修行生活。
依義不依語啊,親!六祖的心平不是你的解讀。
依法不依人啊,親!六祖的法語不能拿自己的想當然去猜啊!
所謂平,就是平坦、平靜、沒有波折。
所謂心平,就是心理沒有異動,沒有起落,沒有生滅。
説得更直接一點,那是八地菩薩,那是心體離念,那是無生法忍,那是般若智慧。
維摩詰大居士説的直心是道場,也是這個意思。不是説嘴邊沒個把門的就叫直心。那叫缺心眼!
我們會把平常心解讀為從容、淡定、淡然、釋懷、達觀。
那不是佛所説的平常心,那只是凡夫的豁達,而遠不是佛陀的智慧。
平常心是智慧,是證量,是境界……
至於窩囊,隱忍,那都是無明,那都是貪嗔痴,那都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外化。
離得“平常”,還很遠……很遠……
六祖有一首特有名的偈子,後面的內容大抵沒人記得住了,
但是第一句卻被口耳相傳——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用禪。
然後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法油子抱死這句話,
一瓢一瓢的大糞潑在六祖身上——六祖説了,不用持戒。
六祖這話是有前提的——心平。
按照自己臆想的心平,把六祖的心平臆測為問心無愧,
然後開始了怡然自得的修行生活。
依義不依語啊,親!六祖的心平不是你的解讀。
依法不依人啊,親!六祖的法語不能拿自己的想當然去猜啊!
所謂平,就是平坦、平靜、沒有波折。
所謂心平,就是心理沒有異動,沒有起落,沒有生滅。
説得更直接一點,那是八地菩薩,那是心體離念,那是無生法忍,那是般若智慧。
維摩詰大居士説的直心是道場,也是這個意思。不是説嘴邊沒個把門的就叫直心。那叫缺心眼!
我們會把平常心解讀為從容、淡定、淡然、釋懷、達觀。
那不是佛所説的平常心,那只是凡夫的豁達,而遠不是佛陀的智慧。
平常心是智慧,是證量,是境界……
至於窩囊,隱忍,那都是無明,那都是貪嗔痴,那都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外化。
離得“平常”,還很遠……很遠……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平常就是平常。何必弄得要么不可及,难道你吃饭也要说出个道道来?
答: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我见过的能把饭吃明白的。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