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怎麼修?

@慧文 @還好有你 @求淨土 @妙識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淨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2.唸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首先實名反對“內外中間”所説的往生淨土很簡單,願意往生就必定往生。
一,
按照他提供的經典《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原文如下:
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選擇性忽視掉自己不想正視的內容,和堵着自己耳朵偷人家的鈴有啥區別?!
二,
原文中還有兩段,可能是所有認為淨土只要想去就能去的源頭: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聞。或當得聞。或今得聞。聞是經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如説行者。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應信受領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語。當勤精進如説修行。勿生疑慮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功德莊嚴。若已發願。若當發願。若今發願。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如説行者。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應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這裏有兩個概念。會被誤讀,認為只要信解,只要發願,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1,信解
真的自己覺得信解了就達到佛説的信解了麼?
很簡單一個例子,這部經裏也説了極樂世界有鳥,同時也説了沒有三惡道。而且極樂世界的各種鳥是無量壽佛變化所作。
那麼問題來了,娑婆世界有鳥沒?那娑婆世界的鳥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變化所作?
如果不是,那麼釋迦佛和無量壽佛的正報都莊嚴,為什麼他們的依報一個莊嚴一個不莊嚴?
如果是,那麼娑婆世界是不是也是極樂世界?那為什麼不發願往生娑婆淨土?
到底是土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這個問題能講明白,能算信解30%。説不明白,白搭。
2,發願
很多人覺得我想如何就叫發願。
發願其實逃不開兩部經典——《普賢菩薩行願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看出問題了吧?到了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個級別,才叫發願行願。
凡夫那叫打妄想。不能説自己打妄想叫發願。對不對?
三,
還有一段,
又舍利子。若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轉。必不復墮諸險惡趣邊地下賤蔑戾車中。常遊諸佛清淨國土。殊勝行願念念增進。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甚可愛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生在那邊的一切有情,都不退轉。
問題來了,這個不退轉到底是果,還是因?
難道不是前面一系列證得不退轉的因,才有這個不退轉的果麼?
曾經有人説,這是乘佛願力。
那麼問題又來了,
佛的願是佛的果,佛的果能不能做我們的因?!
地藏經裏怎麼説的來着?!
這是顛倒因果,徹底違背佛知佛見。
回到問題本身……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淨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五經一論必看,印祖文鈔必看,可以捎帶着看看藕益大師年譜。
另外,於我們的經驗,憨山大師費閒歌是基本功,一萬遍是起步價。
沒念過一萬遍費閒歌的自己出了問題修錯了都意識不到……
其中,《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是核心。
即有世界觀,也有方法論。
起步價三萬遍。
一切違背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的,都是瞎扯淡。
沒有三萬遍的基本功,唸佛不可能念對。
這話我就説得這麼絕,不服憋着,放膽叫板包死得慘。
2.唸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唸佛不是樂子,學佛修行本身也不是一件很愉快和歡樂的事情。
不耐煩去看電視,去吃烤串,去spa捏腳三温暖。
修行是和自己的輪迴做鬥爭,和無明對着幹。沒輪迴夠,世間樂子沒玩兒盡興,是沒理由發奮回家的。
我從來不主張哄着修行,誰都不是為別人修行。
你看健身房裏那幫嗷嗷叫的擼鐵肌肉男,他們會覺得無聊麼?
對着鏡子得瑟的時候那種快樂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懂。
同一個道理,能解脱輪迴苦,永證涅槃樂的法喜別人也沒法和你分享……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難道觀想不是督攝六根的六根之一麼?
難道督攝六根和一邊念一邊觀想矛盾麼?!
還是那句話,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起步價,三萬!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找不到善知識是過去的果,是自己善業不夠的果,是自己資糧匱乏的果,
而不能是未來將就湊合因陋就簡的因。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智者解決問題,永遠從因上下手。
因為你善業不夠,因為你資糧不足,因為你不希求解脱,因為你不渴慕涅槃,因為你真實的想法不是那麼如你所説的一般那麼想去極樂世界……
解決辦法很簡單:
先去三皈五戒,好好學戒,修十善業。
懺悔自己往昔的過錯,多修佈施,尤其多修法佈施。
一個簡單的道理能給別人講明白,就給自己掙來一點點智慧的資糧……
自己的因緣具足了,不用你去找善知識,善知識會來找你!
回到憨山大師費閒歌中一句話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閒。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明師是修行的關鍵,得遇明師,尚且不敢保證正道修行,
何況自己悶頭瞎練……
網友上傳配圖

其实很简单,三万遍念佛圆通章读完了再来留言呀,学佛路上聪明人死了多少。我就是死心眼的,当年盲目修行的时候,有的说修净土,有的说读金刚经,有的说念咒语,我觉得只有读地藏经才能提现虔诚之心,因为长啊,结果歪打正着,生活和修行障碍少了好多。
法嘉师兄,感恩您,这篇开示的价值有多少,我清楚的。
对啦,您留个言嘛,骂我或者鼓励我随便。。。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啥是专心信受?这要求不低啊。这和一心不乱没区别。对不对?佛说的要求不低,没打妄语,我理解的标准也挺高,没有偏差。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佛说的原话。来自于无量寿经上的一大段偈子。偈子开头说的明白,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佛说这段话不是给人听的,是给一群十方正士听的。啥叫正士?参见八正道。八正道最后一个正定。得正定就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位。佛和一群八地菩萨说你们可以想往去净土就去。人家真的有资格去。佛这段儿讲法压根就不是说一般凡夫的。对不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句话特别吊诡,根本禁不住细抠。一,啥是正法?佛自己说,四十九年未说一法。正法尤不可说。所以大前提,依然,见道位的修行者,证得般若无上智的修行者,才能“于此正法”。另外,“书写”前面有两个字——“听受”。翻译过来,听到,做到。听是听闻,受是受持。敢问,谁能做到这部经里佛所说?!所以,一个见道的修行者,“听受书写”,否则就不可能“于此正法”。对不对?只不过伏笔太深。没有教理知识,真心读不出来。若人于此正法,能听受书写一四句偈者,是人当生过九十五千俱胝佛刹已,得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寿命八万四千劫。


忆念,这是念佛圆通章里说的香光庄严,子母光明会。和您坦白了吧,这句话的背后的级别,依然是见道位行者,不退转菩萨。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里少不得讲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止于此,师兄所理我皆知晓,无需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