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修行是有次第的,為什麼禪宗還講頓悟?

法嘉宗智 回答
早就説了。打麻將、種地、吃蘋果。總是解釋佛法問題最好用的例子。
洗牌,砌牌、丟骰子,抓牌,摸牌,打牌,自摸,胡牌,算番子,收錢。
這是一整套打麻將的過程。
用到佛法上,可以叫做次第。
禪宗的悟,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和密宗的無上瑜伽第四灌頂本尊灌頂,以及淨土宗裏大勢至菩薩在唸佛圓通章所説的香光莊嚴,是一碼事。對於不同的修法,不同的宗派,給這個節點以不同的名稱。
到了麻將牌裏,我們管這個叫胡牌。
禪宗悟了之後幹啥?悟後起修。
密宗本尊相應了之後幹啥?法身圓滿開始轉報身。
淨土宗香光莊嚴了之後幹啥?繼續念茲在茲。
到了麻將裏,胡牌了之後幹啥。算番子收錢。
通俗説,修行就是三件事兒,
先知道到底咋回事兒,所謂的開悟,明心見性。
再按照這個標準去鼓搗,所謂的八五果上圓,正報莊嚴依報莊嚴,轉報身,圓滿報化身……
最後無上正等正覺,圓滿成佛。
如同打麻將,先把牌弄胡了,算出該收多少錢,把錢圓滿收到。任務勝利完成。
回到您説的問題,次第和頓悟的關係。
首先,從狹義地來説,有個傢伙累生累世修的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了,咔嚓一下子,頓悟了。比如六祖這樣的。當然,對於六祖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説聽聞“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就悟了。還有一種是説五祖給他嘚啵金剛經的時候悟了。我個人支持前者,因為在“人分南北佛性分南北耶”的時候,已然能看出成色了……不管他在哪兒悟的,反正比99.999999999%的眾生是EZ多了。
所以,每個人累生累世修行的狀況,決定了這輩子啥時候悟……
就像打麻將一樣。有人抓完牌一把稀爛,有人一上一聽,有人天聽,坐等莊家放炮,還有人,比如六祖這樣的,不妨解讀為天胡。
沒辦法,光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人家傷悲努力的那樣兒你沒看見對不對?人家拜佛誦經禮懺打七的時候您幹嘛來着?!對不對?
其次,從廣義地來説,無論哪一宗里程碑式的成就的叫法,不管他叫幾灌頂,咋莊嚴,誰相應,他都在胡牌這個節骨眼兒上,也都在打麻將整個這個大過程裏。所以,修行是有次第的,不管頓悟漸悟,那一悟,也在次第中……
最後説點兒傷人話,
其實作為當今的修行者,不用考慮這牌是天胡地胡,或者啥時候胡,
更該看看自己牌抓對了沒。有多少人是在拼死打把相公牌……
有多少喊胡的,細細一查,都是詐胡……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