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看待枯禪?第六意識心要不要修?

這些年練習打坐,得到一種經驗,就是坐下來把大 腦放空靈了,什麼都不想,結果就出現兩種情況,第 一種,呼吸幾乎沒了,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大腦一 點雜念也覺察不到了,心裏暗想原來什麼念頭都沒有 的狀態是這樣的,真的可以做到什麼都不想,還保持 得很久,退出來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周圍突然聽 見雜音了,進入狀態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聲音。但是 更多的時候就是容易昏沉掉舉;第二種情況,就是夜 半夢裏容易起夢體,就是容易處在半夢半醒的情況( 出陰神),自己能感覺自己在做夢,而且眼前的情景 很逼真,有時候是自己熟悉的家裏,有時候是出現在 陌生的地方,最長的時候夢裏清醒了半個小時,但是 想到自己是不是死了,想到家裏人,很擔心,動了動 手指,就醒過來了。
後來查了查資料,感覺我這種修行方式有點像枯禪, 修得不恰當。有篇文章這樣寫的:我們説什麼東西都 要緣起、因緣的。你要開悟的人,他以前多聞、多思 惟,種子在裏邊,你這個由定的熏習,他開芽結果了 ,就開悟了。你種子沒有,乾乾的一塊田守在那裏, 儘管你澆肥料、澆水、太陽曬,沒有種子,長得什麼 ?敗草,長的雜草,沒有好的苗給你長出來的,那你 怎麼會開悟呢?所以這些講得很天真,也是一個極端 的錯誤。這些人,不動腦筋,不但是不能證果證道, 而且還有極大的危害性,哪怕你得了定,心能夠止下 來了,下功夫很深,很刻苦,但是你後報,後來的報 ,將來就是愚痴,沒有智慧,你腦筋停下來了,不動 了,機器不開動了,鏽掉了。那麼愚痴的報是什麼呢 ?畜生道。 文章出處: 智敏上師:不動腦筋,有極大的危害性,佛教網
我覺得我不太認同這位老師的話,佛陀説的什麼呢, 要離苦,這是首要的,所謂苦集滅道,尋找快速離苦 的途徑。我不是不同意播種施肥,但是這個代價是要 經歷無數次的輪迴,無數次的播種啊!今生得遇佛法 不易,以後的事情誰知道!這個風險太大了! 可是我現實的情況確實不得意。腦子很愚笨,回老家 幾次都不上心不認得路,記憶力很差,最重要是感覺 什麼都與我無關,現在而立之年確實過得很痛苦,很 讓家裏人擔心。老師説得很對,我就是怕動腦筋。這 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到底修行要不要動腦筋,用第 六意識心?
我最近想了:意識心作為八識之一,跟前五識眼耳鼻 舌身意一起是自己的本體,在沒有證得第八識之前, 前面的六個意識(除去末那識)都是有用的,都是證 道的工具,世智辯聰固然不好,但是不會利用工具也 不行,動腦筋弄一些記憶方法不是不可,怕佛教不鼓 勵,因為佛教不是讓你用腦去修行,而是用心去修。 我真的亂了 歡迎朋友們積極討論一下,總是運用第六意識心是不 是對修行有害處?
ps:補充一下,我這種打坐的狀態比較奇怪,不但呼吸停了,連心跳都慢下來了,一分鐘40幾50幾下,所以大家沒經歷過我這種情況,我也不知道怎麼清楚的描述這樣感覺,反正以後我少打坐了,免得危害身體
法嘉宗智 回答
首先,什麼叫枯禪?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也叫自性,也叫覺性。這個自性是空的,也叫自性空。修行從一開始到究竟圓滿成佛,就是要見到,看到,並且會使用自己的自性裏的一切圓滿的功能。那麼見到本性的這個關鍵點,我們叫自性。也叫開悟。總之,就是見到了空性。
但是,很多人見到空性後,就執着於這個空。落入這個空。在修行上,這個叫偏空。但是這個偏空是有前提的,是見道的菩薩。沒修到這一步,沒偏空的資格。所以,能修枯禪的,也算是成就者了。
大乘修行分三步,由凡入聖,由聖入凡,凡聖不二。枯禪就是由凡入聖之後下不來的那些個傢伙。抱死個法執不撒手的傢伙。所以佛説的如筏喻者法尚應舍就是説給這些人聽的。
其次,您修的那玩意兒是個啥?
您鼓搗了半天的不是枯禪,您那一套是無想定。我幫您翻譯成老百姓的俗話——愣神兒,斷片兒,啥都不想。而且您那一套離得無想定還很遠。僅僅就是個無想。因為您還在想自己現在什麼都沒想。這本身也是一想。所以,您這一套比較精準的定義是用什麼都不想的方法來降低了自己意識的散亂程度。肯定是比一般人不散亂,但是也定在了一個不該定的東西上。所以,您現階段不叫枯禪。枯禪可以很活潑,很多人吃喝玩兒樂都不耽誤,唱歌、Spa、聚會、旅遊樣樣不落,但依然落在頑空裏,這才叫枯禪。從大乘來講,枯禪本身就不被隨喜讚歎,您當下玩兒的這一套更沒任何意義。
第三,無想的果報是啥?
無想定的果報分幾種,如果您這輩子福報比較大,五戒十善做的還ok,死了去無想天,當天人。整天啥也不想,反正就負責享福就行了。福報到頭了,墮畜生道。而且還都是不大聰明的畜生,豬啊,驢啊,騾子啊,什麼蠢就變什麼。黃鼠狼狐狸啥的都別指望。另一種情況,如果這輩子福報比較慘,直接下去當畜生。依然是蠢畜生。
您現在回老家不認路,記憶力差,覺得凡事和自己無關,已然是修無想定的果報現前了。您看豬,吃了就睡,只要不捆起來宰了它,它從來不覺得外面的世界和他有什麼關係。修無想定的果報還可能有拿起筆來不記得要寫什麼,看見了熟人不記得叫什麼……等等等等。這很恐怖。我不建議這麼玩兒。
至於原理很簡單。每個人都隨業受報,隨無明的業力牽引而受報。您把無明表現為無想,貪一個無想,愚痴一個無想……果報自然是無想天人或者無想畜生……我以三寶的名義起誓——這一點兒也不好玩兒!
第四,智敏上師那段兒話您理解錯了。老人家的意思是緣起性空,真空妙有,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為性空才能緣起;因為緣起所以性空。性空和緣起是一體兩面,是一個東西。您非得解讀成用不用腦子……這比較扯……
第五,修行的原理其實總結起來十個字——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所以您那一套無想的功夫依然是在第六識做功夫,只不過老人家説的是意識的動相,您追求的是意識的靜相,其實動相靜相都是相。您依然落在相上。所以再次強調,您那套功夫不好玩兒!並且不能玩兒!否則死得慘!
第六, 我最近想了:意識心作為八識之一,跟前五識眼耳鼻 舌身意一起是自己的本體,在沒有證得第八識之前, 前面的六個意識(除去末那識)都是有用的,都是證 道的工具,世智辯聰固然不好,但是不會利用工具也 不行,動腦筋弄一些記憶方法不是不可,怕佛教不鼓 勵,因為佛教不是讓你用腦去修行,而是用心去修。 我真的亂了
這一段是您的原話,裏面槽點太多了。1、意識心怎麼能是本體呢?2、沒有證得第八識就是沒有第八識並且第八識不工作麼?3、誰説的末那識沒用啊?否則又哪兒來的六七因中轉啊?到底怎麼轉?轉什麼?4、第六識起修您怎麼可以説是證道的工具呢?5、學佛不是學記憶方法啊!6、用心修,心在哪兒啊?您端出來我瞅瞅唄?!
我幫您總結,您這裏面的核心問題,修行到底要修什麼,修行到底要怎麼修,您是壓根徹底完全沒弄明白。所以現在把聽來的、看來的這些東西雜糅到一起,懵逼了……徹底的一路混沌……
第七,我從來不建議任何見道位之前的學人碰唯識,碰一個死一個。多少人看完了解深密經和成唯識論,都是拿着凡夫知見在揣度佛和彌勒菩薩以及玄奘法師的智慧。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但是很多人都在依文解意。所以我見過學唯識的,學一個死一個,學兩個死一雙。沒活口,都死得透透的,一腦子的邊見、身見、見取見。特別慘。
我是壓根徹底不建議甚至反對您現在接觸唯識的,但是我喊半天也禁不住您執着勁兒大,所以如果您依然想弄明白,我沾南公一個光,犯個懶。您搜一下南公講解的八識規矩頌,尤其好好看看第六識和第七識那六個偈子的講解。誠然,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與此同時,您一定是白看也得看……
最後……祝您好運?嗯!祝您好運吧!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