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超市裏,旅遊景點經常看到的功德箱,裏面的錢真的拿去做公益了嗎?
5/9/2016
在乎能供之心,不在所供之境
供养

經常看到這些箱子,款式一致似乎有統一標準,裏面也往往不少錢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供養的功德不在於供佛,佛啥也不缺,人家不需要咱的供養。
咱們大可不必覺得人家少了咱們的供養而鬧心,
其實人家更鬧心的是咱咋居然能活成這樣兒而一點兒都不難受……
供養的是自己,是自性,是謙卑,是慷慨,是放下那份貪著和佔有慾。
這才是這份最彌足珍貴的能供之心。
他們拿錢去幹啥,真慈善了還是真腐敗了,
您的錢是用於小孩還是小姐了,這是所供之境。
供養的真正關隘,就在能供之心而不在所供之境。
您供養是您的慈悲,他貪枉是他的惡習。
因為他的惡習而斷了您的慈悲,這才是最不值的……
千萬不要被外境的惡,斷阻了本來內心的善……
在能供之心,不在所供之境……
咱們大可不必覺得人家少了咱們的供養而鬧心,
其實人家更鬧心的是咱咋居然能活成這樣兒而一點兒都不難受……
供養的是自己,是自性,是謙卑,是慷慨,是放下那份貪著和佔有慾。
這才是這份最彌足珍貴的能供之心。
他們拿錢去幹啥,真慈善了還是真腐敗了,
您的錢是用於小孩還是小姐了,這是所供之境。
供養的真正關隘,就在能供之心而不在所供之境。
您供養是您的慈悲,他貪枉是他的惡習。
因為他的惡習而斷了您的慈悲,這才是最不值的……
千萬不要被外境的惡,斷阻了本來內心的善……
在能供之心,不在所供之境……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若知所供不能供于需求之人,所供何为?何来所供之境?有因才有果,若因不能得果,种因何为?何来种因之境?
答: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没自觉的时候,不用琢磨觉他,何来所供之境?人我众生寿者相来。无相,得三轮体空,是则名为真供养。有为法的供养,怎么都不会圆满;无为法的供养,咋样都圆满。


问:我给你我的账号,请问你会慈悲自己吗?强调自己的善,对恶的无视和沉默,反而是最大的恶。功德箱不是用来饲养自己的。
答:我所强调的,是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然后不纠结。做了不纠结,因为慈悲;不做也不纠结,因为解脱。而不是迂腐和纵容。您的账号大可以拿来,我更欢迎您到我这来。只要专心肯修行,管你吃喝。不能把慈悲理解为没了智慧的随喜恶业。对吧?


问:跟给乞讨者是一个道理吧
答:如是如是。


问:请教下,放生,假如发心是好的,希望这个龟回到大自然好好活着,我放的是我的慈悲,乌龟后来死了那是它本身的果,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脱离了智慧的好心好意,不能叫做慈悲。


问:所以您的意思是只要我愿意供就可以了,没必要管这笔钱到底被拿来干嘛了?
答:是啊~再直白点,他拿去干嘛,您管得了么?愿意就做,不愿意就不做。别纠结就是得解脱。


问:那原本可以拿来做善事的钱,被拿去做错事,算不算足额作恶呢
答:你知道他们作恶而去给钱,这叫随喜恶业。他们说拿去慈善您给钱就是在做慈善。个人承担自己的因果。举个例子,做菜刀的匠人不会因为有人拿菜刀去砍人而落杀人的果报吧?


问:这样是不是太出世了呢,如果能对这笔钱加以监管,或者是把这笔钱交给更靠谱的组织,不应该是更大的善吗?明知这笔钱可能不会被拿去做善事,却仍然把这笔钱随意捐去,算不算另一种恶呢?
答:明知不靠谱去做,是蠢。不知道结果如何而自在,是解脱。


问:所以您觉得题主问的这些地方靠谱吗:)
答:这个地方能用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回答么?一句话肯定全部和否定全部,都是偏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