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查看詳情] 再追一句,所以只要有恭敬心,飯前飯後供養都好。您説的情況,家人都在,人一多起來總共吃多少或者剩多少實在是很難拿捏的事情,做到餐前供養實在也困難,難麼吃完了之後再佈施無可厚非。君子不受嗟來之食,咱們別“
答:不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你師父不稀罕你送錢,也不稀罕你送糧油,你師父依然不希望你作佛弟子,他希望你作佛!
答:[查看詳情] 把不信因果的凡夫知見舍掉,就是供養覺正淨。
答:[查看詳情]
答:如果為了省錢,那趁早別。如果為了深交,他滴答滴答你,你譁啦譁啦他……
答:首先,佛建立僧團的時候,指定了乞食的制度。説通俗了,要飯吃。目的有二,一,給啥吃啥,少廢話!餿的臭的也得吃,對治自己的貪嗔痴;二,修行太忙,沒功夫弄飯,有時間還要用功。佛教的智慧是無上的,佛教的教義是
答:位列仙班的諸位神仙們,位份最低的估計是土地公公。貌似沒有比他更小的神仙了。要不要拜一拜?當然要啊!為什麼不!人家能成仙,説明人家比咱牛。再怎麼説,人家也是幾百上千歲的老人家了嘛!恭敬一下老人家啊!拜一
答:您和千億三世諸佛之間差了個誰,就去供養誰……這裏的“無念,無住,無修,無證”是指具德上師的所具的德。這樣的人有資格成為上師,成為善知識,成為眾生的福田。供佛不如成佛,成佛離不開遇真福田,而耕種福田的方
答:慈悲心!施食不是高人一等我慢熾盛地施與嗟來之食。而是誠心祈請眾生悦納自己一次種福田修資糧的供養。
答:曾經有一個公案。一位成就的阿羅漢,被其他的阿羅漢用宿命通看到,他前世是一條狗。而且在廟堂裏的佛像前拉了一泡屎,還把這泡屎抹在了佛像上。他們就問佛:“他前世做這樣不恭敬莊嚴的事情,為何今世的果報卻如此殊
答:您所理解的供養。那不叫供養。您所理解的供養,大抵兩層含義——不求回報地我給你點兒啥;我給你點兒啥你也給我點兒啥。這叫供養麼?!這叫不計損失的賠本清倉和利益最大化的買賣關係。不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別拿
答: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闢
答:一羣師兄們在供養你,你感恩了麼?!沒學會感恩,怎麼會有真誠的供養?!供自己都供不明白……您現在缺的是真誠,明白啥叫真誠才明白啥叫供養,才能真實供養……先感恩,再懂真誠,再供養自己,再供養大德……誠意是
答:供僧,這裏的僧指一切清淨聖賢。所以不用每位師父都照顧到,當然也可以問清多少人,每人一份。按照印度的習慣,佛教借鑑來,真心供八供是供養最尊貴的人的方法。水,水,花,香,燈,塗,食,樂。水,水——一個是盥
答:[查看詳情] 就像息增懷誅,懷愛,用自己的慈悲去攝受眾生。伏誅,滅除自己的貪嗔痴慢疑。先説他想聽的,他才能聽進去他該聽的……絕對不是不能跟學生一般見識,這種想法本身就錯了……而是作為老師,要有胸懷裝下他們的稚嫩和魯
答:奉行十善業道。用你的身語意的清淨和圓滿去感染他們。這就是最好的供養。行者的饒益有情和供養至親,與凡夫的對爹媽好,是南轅北轍的兩碼事兒……
答:[查看詳情] 第三個來不及了……唉。光想着禿嚕自己的問題,洋洋灑灑説完拉倒。您先佈施我一個答題的方便唄,拆成兩個甚至三個,我就能多説點兒。您佈施我一個方便,我還您一個法供養。多好?想明白了怎麼提問最有效,以及怎麼能
答:如果點燈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命運。那這不叫供燈,叫拿着點燈和菩薩做改命的交易。你覺得菩薩稀罕麼……如果你能做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這功德力,誰又會不來護持你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啊…
答:想交朋友,先學會供養。你不供養,怎麼交到朋友?嘉言嘉話裏日活用户幾千,知乎上法嘉的粉絲幾萬,咋來的?琢磨人家怎麼能成為你的朋友之前,先研究下我能給朋友什麼……您掏心掏肺了,還愁沒朋友?菩薩畏因,凡夫畏
答:[查看詳情] 用自己能力所及的去做,把身心都為了三寶和眾生舍出去,就是最好的供養!
答:隨喜讚歎您的善心善行。是在造善業!功德無量!
答:[查看詳情] 來不及了,就先説這些
答:您確定是想供養?分享?還是顯擺?逞能?嘚瑟?四聖地簡單麼?您背個十二因緣聽聽?三十七道品七覺支都有啥?六道簡單麼?欲界都啥天?色界呢?三界天人表爛熟了?就對這倆玩意兒的認知,足見您真不大適合分享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