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動時修止靜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若把此心移修道即生成佛有何難入定修觀法眼開啓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答:好問題!看到標題就讓人手癢的好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好大的問題。從很多方面都可以深入展開,講上它三天兩夜。大致歸納一下思路,有以下幾種講法:1、從三十七菩提道品講起,從四念處一直講到八正道。一個套一個,循
答:這麼簡單粗暴的功課需要啥經驗啊……給自己規定個死數兒不間斷每天磕,不許中斷再難受再疼也不許停……
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衞靈公·八章》
答:修行分四個階段——信、解、行、證。信是相信法門,相信佛陀,相信三寶,相信自己本自具足圓滿佛性,通過修行去除無明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解是確切明白修行到底要修什麼,學佛到底要學什麼,法門要怎麼修,儀軌如何
答:先考個好高中,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不讓爹媽整天操你的心,不用爹孃養活你,餘下的再説。吃着爹媽的供養,花着雙親的血汗然後在這兒異想天開,合適否?好意思否?如果你有個兒子如此你樂意否?!先從吃喝拉撒睡
答:先明白為啥要修……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目的地就錯了,越努力只會錯越遠……
答:先明白為啥修and修個啥……再談別的……
答:對於一個平時沒有功夫功課的人,顯然您的七日不亂是花式嘬死……這個不表,完全不存在任何可能性的0概率事件……只想禮敬一位佛陀——本煥長老本煥長老説:我八年不打一個妄念。頂禮本煥長老~
答:很多年輕人學佛都是因為遇到了人生問題,而這些問題99.99999%只有一個原因。寶玉笑問道:“你怎不同他們頑去?”麝月道:“沒錢!”先好好掙錢。當你遇到給多少錢都放不下的問題時,再説學佛……
答:買三斤黃豆。去了癟的、石子兒、其他雜物。準備兩個盆,把黃豆倒進其中一個去。一顆一顆數,數到另一個盆裏去。看看三斤黃豆總共有多少顆。當連續30次每次數出來同一個數的時候,咱們再聊下一步……
答:一,為啥我看標籤感覺題主並不想真心解決問題。二,為啥這是一篇私信的公開提問轉發版三,為啥不學學戒律看看藥酒算不算犯戒。四,你是誰説的都信,全盤接受。這很危險……鑑於上,這篇問題不能答。一來答了你也未必
答:討論唸佛,繞不開《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如果你看過,就問不出這個問題;如果他看過,就説不出那些話……拉出去每人20板子……
答:不知道多少人有這經歷,給別人拔白頭發。一定是老老實實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你去扒拉着頭髮,找到一根白的,拔下來。修行的道理其實一回事兒。人的思維和起心動念的速度太快。有粗念,有細念。粗念偶爾能逮着,細念
答:看點兒電視劇唄。其實,這就是實修……
答:按照人類的知見,我不待見的一定是不咋地的,所以給出啥答案來都不稀奇。買不起愛馬仕不説自己窮,非説兩元店不坑爹。這你上哪兒説理去……密宗的東西顯宗都有;顯宗的東西密宗具足。性宗的東西相宗完備;相宗的東西
答:你先給我講講,什麼叫精,什麼叫氣?
答:有些人否定的是佛教,有些人否定的是佛法,否定佛學的不説沒有,但是真心不多……佛學是知識層面的,實修實證是佛法層面的。這是兩碼事兒……您這問題猶如——説白菜餡兒餃子不好吃的人,掏耳朵都摳出大硬菜了麼?!
答:不見本心之前,隨喜是妄念,嫉妒也是妄念。用一個妄念對治另一個妄念。不管是否對付得了,餘下的也只能是妄念……So……用有為法解決有為法的問題,只能得到有為法。一定用無為法解決有為法的問題,才能得到無為…
答:混沌不明是昏沉,心的活躍是散亂。要麼昏沉要麼散亂,您確定知道禪修要修成什麼樣,以及該怎麼修麼?!
答:武林興盛是靠洪七公還是王語嫣?
答:不是佛説的就不符合佛知見麼???三皈依,皈依佛——你只皈依自信己意的佛説文字,皈依法——你連法是什麼都不知道,皈依僧——你否定一切經典中除佛以外的一切賢聖覺者。一個問題暴露出來你三皈依一個都沒有,醜不
答:三皈五戒……
答:多練
答:買的奔馳漏油了,不能去寶馬找售後……
答:佛會變身,超級變變變,變形金剛,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在人天乘,佛是五戒十善在聲聞乘,佛是四聖諦在緣覺乘,佛是十二因緣在菩薩乘,佛是般若智慧在佛乘,佛是無念無修無證之者。相對於不同的眾生,佛對他們所説
答:念心經啊,念金剛經啊,煩躁的時候一念心經就好啊……平時哭着喊着念心經的親人們,開卷考試照抄的時候咋不知道抄哪段兒了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
答:每一件美好的事物,從客觀來説不可能恆久,從主觀來説不可能持續……大肘子美好。客觀來説吃多了拉稀;主觀來説吃多了發膩。大肘子是樂麼?其實只是一種新來的苦。眾生顛倒,是以苦為樂……只顧及到了一時的觸受,而
答:蟹妖。藥師經裏有個最大的秘密,東方世界就是西方世界,讀明白沒有?金剛經裏上來佛吃完飯,刷盆子,坐好後,金剛經到這裏其實已經全部講完了。須菩提尊者請法説稀有世尊。這已經是在讚歎釋迦佛剛才講法的殊勝。這也
答: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有水患。治水的根本就是疏堵結合。賺錢是一個根本,首先專修必須得有經濟支持;其次世間五明通達也是燒錢學出來的;第三,只有紅塵裏玩夠了,才有心思出紅塵。統統這些,是疏,疏導。觀苦屬於堵。
答:上帝能被被打了還將右臉伸給他在親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還願意寬恕教化他們我佛慈悲為懷被打了左臉還可以慶幸右臉還完好願意為眾生度一切苦厄“上帝能被被打了還將右臉伸給他”——説這話的是耶穌,有人打你的左臉
答:很多學佛人嘴裏説無常,但是從來沒認識到自己説無常的時候是自欺。啥叫無常?就是會變。那麼什麼叫恆常呢?人們認為恆常的就是不變的。其實,恆常的本質不是不變,而是無生……扯這些太深了,説了沒屁用。觀世間八苦
答:可以佈施的東西很多,説一句謝謝你,説一句對不起,吃飯不bia唧嘴。都是最好的佈施……先學會尊重自己,再學會尊重別人,自然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受人敬重的人,福報會差麼?!凡夫講賺錢的方法,佛教講因果不虛
答:總説——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三十七道品又叫三十七菩提道品。唯有契合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才是符合菩提道的教法,才是解脱的根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之間存在着邏輯關系。四念處
答:怎樣可以讓自己持續地精進?1、精進為了啥?——為了學佛。2、學佛為了啥?——為了解脱。3、解脱為了啥?——不受世間苦。4、世間苦到底有多苦——也許、那麼、可能、好像、似乎、大概、差不多、大約?只要思想
答:學佛修行,最怕的是自欺。正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自己學佛的初衷就有問題,那麼結果必然同樣有問題。從您所述,您所體會的,只是婚姻苦,感情苦,充其量算是求不得苦,大抵可能還算半個怨憎會苦。完全挨不上
答:這題沒法攪稀泥。達摩祖師説,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看哦。是可以入道,不是一定能入道。做到這些,成為了入道的先決條件。有了這些或許能入道,沒了這些決定沒戲。上班,工作。不可能做到外息
答:講倆小故事。特好玩兒……一,城南婆子。佛帶着一羣比丘在城裏,突然面前出現一個老太婆。佛向她走幾步,老太婆看見佛了扭頭就走。佛用神通化現,在他對面又出現一個佛。老太婆再轉身。佛再化現……直到一圈兒佛圍着
答: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答:唸佛的竅訣就八個字——督攝六根,淨念相繼。換言之,在您所謂的慢心、嫉妒心、分別心生起的時候如果能想到唸佛,當下就只有一句佛號,而其他瞭然全無。這就叫修心。對境現前,提起一句佛號,就是隨順覺正淨;除此之
答: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
答: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名為不退轉菩薩。八地,不動地菩薩。從八地往後。也可以叫菩薩摩訶薩。有人説唸佛是他力。也就是説,我沒有阿鞞跋致的因,藉助阿彌陀佛,我
答:你把唸佛弄成了形式主義。念了半天,妄想一個不少打,分別執着一絲都不減……學佛到底學什麼?明白這個,遠比學佛本身重要得多。這就是一個案例,看起來學佛兩年多,但是根本沒在學佛……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
答:回答這個問題,不免扯出一個大家平時問得最多的問題——“為什麼好人成佛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成佛只需要放下屠刀?”這裏咱們就不妨研究一下,壞人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究竟要放下哪把刀?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答:不在非食堂餐廳餐館以外的地方就餐是文明。我以前是絕對反對邊走邊吃的。買水喝,超市買了當時喝完把瓶子扔了繼續該幹嘛幹嘛。要麼喝不完放書包裏帶走。拎着飲料邊走邊喝再加上幾個人成幫結隊嘻嘻哈哈,看着就流氣。
答:首先,對於淫的判定,有三種立場,一個是接觸説,性器官碰上就算;一個是射精説,只要射精就算;一個是高潮説,只要爽了嗨了就算。優婆塞五戒相經裏有這麼一段文字。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邪淫,犯
答:首先讚歎您的智慧,敢於直面死亡並懼怕。其實有多少人,連怕死都不敢……佛當年也是這樣,看見恆河漂來的屍體,意識到人都要死,世間都無常,然後某一夜,拋棄妻子,去尋求解脱和智慧。其實如果每個佛教徒都真實地懼
答:讓人手癢的好問題!學佛學佛,佛啥樣我啥樣,就叫學佛。佛老爺子親自做了示範,告訴我們祂是怎麼修,修什麼的。在佛陀十九歲的時候,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腳趾的夜裏。佛陀祂老人家,扔下美嬌妻和大兒子,腳底抹油
答:首先,啥叫習氣?通俗説,習慣、習以為常。我們要吃飯,要呼吸,要穿衣服,聽見了音樂會搖擺身體。這是習氣。進而説,我們會把自己認知到的當作真實的,我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腦子,眼睛,嘴巴,耳朵。也是習氣。再進一
答:首先,什麼是咒?粗略地定義,可以讓聽者按照文字內容,達成與講述者共同心境的語句,就是咒。很明顯的例子,“去死吧你!”這句帶有明顯詛咒性的語句。可以成功地使聽到的人產生憤怒、怨恨,很明確的知道對方聽到後
答:佛在開悟的時候,把49年的佛法都講完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顛倒、妄想、執着不能證得。眾生都具有佛的智慧,只不過被各種無明所覆蓋。那麼百千萬億佛弟子,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去除掉覆蓋着智慧的
答:瀉藥。一,四禪八定先説娑婆世界。共分成三個部分,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就是慾望勾牽,情迷生死,六道輪轉中的眾生居所;色界,就是有了禪定,斷除了欲界的煩惱之後,靠禪定喜樂當飯吃的天人居所,還保留了色
答: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
答:既然是佛法,那麼必然具有共性。佛不可能講了49年的法而諸法之前支離破碎不成系統。楞嚴經裏佛説,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説白了,各個法門,就是為了歇,就是為了菩提。打個特別簡單的比方。讓狂心歇下來,就好比要
答:大正藏第12冊No.0340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No.340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一千人、菩薩十千人俱。復有欲界諸
答:“云何菩薩隨順善巧?復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隨義不隨於文,二者隨智不隨於識,三者隨了義經不隨不了義經,四者隨法不隨於人。何等為義?雲何為文?謂若入解出世法行,此説為義。達世間法,此説為文。若於整肅施以
答:咱們就事論事,不針對某個人,也不針對某種出家的身份。我先聲明,我只講道理,不撕B。一,把堪布和上師以及阿闍黎並列是偷換概念。1、先看堪布的定義: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
答:學佛好比回家。佛在家等着,等着孩子回來。路上有壞人,叫波旬,也叫魔王。波旬負責亂寫指路牌,把路指到瞎處。佛負責告訴孩子,家在哪兒。怎麼回去。我佛慈悲,還告訴了孩子一件事兒,就是怎麼識別波旬篡改的路牌。
答:不動心,也就是心不動。心不動,也就是證得無生忍。無生忍,就是般若智慧。智慧,就從禪定力而來,從控制自己起心動念而來,從一個個沒有我執的念頭而來。禪定力,就從功夫而來。不動心,就從功夫來。比爾蓋茨的財富
答:首先,最嚴重的!您的問題有企圖優化佛法的嫌疑。唸佛法門是釋迦佛親口所説,作為一個不違背三皈依原則的佛弟子,不可能認為佛法存在優化空間。這是極其恐怖而且嚇人的。企圖用人類的IQ去凌駕於佛陀的智慧。這是很
答:高人太多,我隨便説幾個要點,您撿着要命的聽。首先,隨喜讚歎。這年頭肯實打實做功夫的人不多,無論如何這個要隨喜讚歎。二,喉輪是密宗氣脈明點修法的一個概念,不是一個實體,也不指一個位置。喉部就是喉部,別説
答:佛法就像藥。什麼是好藥?能治病的就是好藥。有一種抗菌素特別高級,每天輸兩瓶藥水,半年了炎症還消不掉,它又到底高級在哪兒?有一種很殊勝的密宗法門,上師很厲害,弟子幾萬萬,修了一輩子,就是沒個修行成就的。
答:蚊子怨念不大?那公蚊子和母蚊子誰大?老蚊子和小蚊子誰大?真懷孕的和沒懷孕的誰大?快分娩的和沒分娩的誰大?佛法是這個世界上最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隨業受報並不是因為對方的怨念,而是自己的歹心。殺死一
答:南懷瑾老師講“達摩四行觀”--學佛注重在行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風起雲湧的崇尚談禪,千萬要注意,真正的禪宗是行到,不是嘴裏講的口頭禪。光談禪沒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別注重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達
答:佛法的修行,不是讓我們去到一個happy的地方。而是放下自己的貪嗔痴無明,在哪裏都happy。正所謂,心淨則佛土淨。淨土在自己的心裏,不在外面的世界。而這裏的心是真心,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的真心,況諸世界
答:一、唸佛的原理學佛的原理,不管什麼宗派,淨土唸佛、密宗儀軌、天台止觀……統統都是禪定力的修習,也就是控制自己起心動念的能力的訓練。只有控制住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讓它不攀緣,不著相,這時候所體現的,才是
答:不得不讚歎,這是一個好問題!感謝提問的朋友!所有信佛的,拜佛的,學佛的朋友、師兄,一上來想必都經歷過一個叫做“三皈依”的法會,也叫做三皈依羯磨。羯磨,梵文,儀式儀軌的意思。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你説你學
答:1、大道至簡,至臻化境。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説出來的道理,都不是究竟智慧圓滿的道理。佛一輩子説法分五個階段。法華涅槃是第五階段,最後一部,開顯唯有一佛乘。這是佛教的最高真理。放下自己的貪嗔痴、分別妄想執
答:瀉藥。1、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是中觀。生、滅、不生不滅、即生即滅、非生非滅,非非生非非滅,這些加一起,才勉強可以叫做中觀。然而也只是不可説的中觀的文字境界。2、否定因果中觀不是否定因果,而是否定了妄認因
答:《地藏經》裏説,“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顯然。不是説非理性的是罪,理性的不是罪。佛已經不用理性和非理性來作為判定依據了,而是看到底是智還是識。所以四依法裏有依智不依識。而智慧卻不
答:蟹妖。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到這兒,心經講完了。這裏沒聽懂,後面弄得再通透,也沒用。《美麗波羅蜜多色經》有個大美女,長的特漂亮,豔壓羣芳,勝一切美色。年輕人,美不異靚,靚不異美,美即是
答:但有言説,皆無實意……落在文字相,着進去,就又生起無明……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所以禪宗也有一句話,只許用,不許賣。放下就是放下,簡單幹淨利落的放下。一念我放下了,就又沒放下,落在一邊之中……所以佛説四
答: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立什麼知都是無明。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起什麼心念,都是罪業。
答:這題需要兩段經文一起看。一,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大正藏第16冊No.0672大乘入楞伽經意思很簡單,寧願起大大的我見,不起小小的空見。我見,來自於我執,因為執着有我,以四大假和為自身相
答:到目前,我所接觸過的所有人,不算死了的,具足空性見的,不超過一巴掌五個……很多人拿着自己對空性的理解當作空性。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對空性的知見立知難道就不是無明麼?!“空性見”這詞兒多見於密宗。以無上瑜
答:南公著述的任何一部作品的任何一個詞兒,都是嚴格地斟酌和推敲過的。我一直推薦兩本書——《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對於一些身體不好,或者很怕生病,很在乎養生,很在乎健康的人,我會推薦他們《小言黃帝內
答:我們不談佛教,不談本土化的佛教,更不談中國人,單講——解。人有六個器官,附帶六種功能,緣到六種境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其中,色聲香味觸,叫色法;法,叫心法。通俗説,就是物質的,意識的;或者
答:學佛最怕一件事兒,自欺——而且是完美的自欺。所謂自欺,就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完美的自欺,就是完完全全欺騙了自己,自己從不覺得被自己騙了……你為啥學佛啊,想出輪迴——你出過輪迴麼?你知道出輪迴什麼樣兒麼?
答:信無常,就是信因果。因為不信或者不正信因果,才把因緣果報搞成了終點的宿命論(撥無因果)和過程的不可知論(凡夫畏果)。因緣果,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每個“當下”,既是過去也是現在還是未來。同時,每個“當下
答:正報莊嚴,依報自然也莊嚴。快樂不是恆久的,煩惱都是痛苦的。快樂和煩惱有什麼恆久可得的“樂”呢?!所以不成道就苦嘛……
答:一,都好。二,都行。三,別囉嗦。
答:1、離心意識,得破參,即明心見性;2、心體離念,得無生法忍;3、無生法忍得八地果位;4、八地菩薩為不動地,得不退轉果。明心見性後,頓見清淨法身,無始無終;開始圓滿報身,有始無終;然後才有百千萬億化身,
答:一個孩子在紙上畫了一個黑色的太陽,有的家長立刻大呼小叫:你傻啊!你瞎啊!你眼睛瘸啊!太陽是那色(shai三聲)兒麼?還有一種家長什麼都不説,你問他為什麼,他笑着説:那就是他的太陽,他有用自己的眼睛和智
答:一,這個問題跟你沒關係。你要是願意問什麼叫福德資糧,我倒是願意告訴你。一個小學生問博士後算學啥學位,這太扯了。二,這是核心,如果可以加持得阿鞞跋致,那楞嚴經裏阿難就不會因為妄認“如來惠我三昧”而懺悔。
答:[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