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教的實修法門裏,修觀之前必須修定嗎?

12/24/2017
实修
...
網友提問:南傳佛教的實修法門裏,修觀之前必須修定嗎?

感謝各位的回答。佛陀當年因材施教,對不同的人傳授不同的法。可以説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法。

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禪修營禁語的一個目的就是防止學員之間相互誤導。在知乎上提問也是一樣。

在知乎上問佛法就是一個瞎子向另一羣瞎子問路,我認為只有見到法的人才有資格指導別人的修行。我以後有問題會直接請教大師。

提問本身就是個錯誤,大家見笑了。(也希望大家以後指導別人時量力而行)

----------------------------------------------------------------------------------

我接觸的隆波田動中禪,最初是自己練習,後來參加國內巖松的禪修班。

國內巖松老師認為所有定的練習都是一種注意力的專注。不管是注意呼吸還是注意感受,都是練成了奢摩他,練偏了。

我自己在練習過程中,確實能感到專注也是一種身心狀態,和生氣、快樂一樣。

但是最近有了另一種體驗,當身體產生強烈痛苦感受的時候,整個人處於警覺的狀態,確確實實有了“止於當下”的感覺。

隆波田開悟的時候是一羣蠍子落到了他身上,當時的他應該也處於一種極度警覺的狀態。所以我猜這種注意力散漫而意識警覺的狀態就是“定”。

如果專注是邪定,那警覺就是正定。我應該先修定再修觀嗎?是不是應該大膽的把定修下去呢?定和觀究竟是一個什麼關係呢?


法嘉宗智 回答

不知道多少人有這經歷,給別人拔白頭發。

一定是老老實實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你去扒拉着頭髮,找到一根白的,拔下來。


修行的道理其實一回事兒。

人的思維和起心動念的速度太快。

有粗念,有細念。粗念偶爾能逮着,細念根本看都看不見。

就像一人再那兒跟嗑了XX丸似的搖滾狂躁,然後你去給他拔白頭發。

怎麼可能?


止觀就是定慧。

止,定,就是先讓腦袋的晃動慢下來。讓自己的意識慢下來。有序地,慢慢地,從123到456地前進。

觀,慧,就是看清楚後拔掉白頭發。發現運行過程中那些不符合標準的異類,不符合四法印的,不符合四念處的,不符合三十七菩提道品的。然後去除掉他們。


對於拔白頭發這事兒來説,靜靜坐好和看準了薅下來是一體的。

定慧止觀是一體的。

但是坐不好是沒法拔的。

不修定是不可能修觀的 ……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突然明白为啥明白您不推荐读《金刚经》了,这部经是给临近见道的有很深修行的菩萨准备的吧,为了破除法执,我们这种定力不足的看根本没用啊,生点狂慧,搞不好就发疯了。这个比喻太秒了!
答:大闸蟹是好东西。但是给个没牙的孩子吃,是巴不得他早死……
问:比喻很失败。难道除了一动不动和摇摆狂躁之外,就没有别的状态了?你自己不动,拔头发的人帕金森,能把白头发拔了?

虽然能感觉到你很想语出惊人、生动活泼,但是也同样看得出你不求甚解、自作聪明。

定从来不是什么慧,也无法从定中得出什么慧,定是慧运用的结果,而不是生出慧的基础。定不等于止,更不等于慧,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答:戒定慧是体相用的关系。六祖坛经里也说,定时慧在定,慧时定在慧。当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定慧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这个问题我不想纠缠。我只把我的认知说出来,当然您可以说我是错的。我也誓死捍卫您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