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斷除習氣?

10/21/2015
修行修什么 念佛法门 念佛三昧 实修 修行不是一件事,是每件事。
...
網友提問:如何斷除習氣?
感恩諸位菩薩耐心解答。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首先,啥叫習氣?
通俗説,習慣、習以為常。我們要吃飯,要呼吸,要穿衣服,聽見了音樂會搖擺身體。這是習氣。
進而説,我們會把自己認知到的當作真實的,我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腦子,眼睛,嘴巴,耳朵。也是習氣。
再進一步講,遇到一個事情,我們會不假思索地、條件反射一樣地把自己的情緒、想法、念頭、心思表達出來,而不經過任何攔阻和篩選。這依然是習氣。

説句很玄的話,凡夫和菩薩都有習氣。凡夫的習氣是貪嗔痴,菩薩的習氣是覺正淨。

那凡夫的習氣怎麼除?怎麼把凡夫變成菩薩?也就是所謂的轉識成智。
怎麼把凡夫的心意識,變成菩薩的智慧?
遇到一件事的時候,怎麼像菩薩一樣生起智慧慈悲而不是凡夫眾生的貪嗔痴?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
我每天每頓都吃米飯,特別喜歡吃米飯,而且從來沒吃過麪條。
某一天,嘗過了一次麪條。
試問,我能不能用吃過一次麪條來改變吃米飯的習慣?顯然不能!
那從今天開始,我每天吃一餐麪條,進而每天吃兩餐,就這麼慢慢增加增加。最後頓頓吃麪條。
那麼,我用”吃麪條的習慣“,改掉了”吃米飯的習慣“。對不對?


一個佛菩薩的知見,行了一件菩薩道,就好比吃了一次麪條。
而就這麼把一個點,一個點連接起來,由點到線,從小到大。
我就培養起了一個凡事都照着菩薩的要求去做的習慣。
自然也就改掉了凡夫的習慣。也就是斷除了習氣。
我們要用一種習氣去斷除另一種習氣,這個在佛教裏稱之為熏習。
用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裏的話説就是。一個人在香味裏呆久了,燻透了,自己也就香了。

比如唸佛法門(密宗唸咒,禪宗參話頭其實大同小異。今後有機會再展開),要求我們時刻唸佛,功夫成片,念茲在茲,一念萬年。
唸佛哦,不是唸佛。不是非得嘴巴要念出聲音”南無阿彌陀佛“。一個念頭,一個心念,一個想,想到佛,憶唸佛,就是在唸佛。不是必須嘴巴出聲才叫唸佛。
唸佛可能離得比較遠,但是我們都會“念媽”,一想到媽,那個形象,音容,神態,表情,衣着,就都自然掛在眼前,不用琢磨,不用思索,不用想的。
什麼時候唸佛和念媽一樣。這個功夫就有點眉目了。

那想到佛的時候才能Duang一下子出來,不用去勾勒描繪,沒有逐漸清晰的過程,這還不夠。我們一天24小時,有幾分鐘在想佛呢?10分鐘?20分鐘?或者1分鐘都沒有。
不僅力道要對,時間持續更重要。
看到杯子、看到椅子、看到飯碗、看到黃瓜西紅柿,都能憶念到佛。
聞到香臭餿爛也能憶念到佛。聽到任何聲音都能憶念到佛。摸到任何東西也能憶念到佛。
腦子裏面只要一有想法,沒別的,保準先是阿彌陀佛。
這就是督攝六根,淨念相繼。
讓自己保持憶唸佛的念頭就這麼綿密持續不斷地,就是唸佛三昧。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不會貪嗔痴了,不會分別妄想執着了。
以前看見倒黴熊孩子就生氣,現在看見他只會唸佛。
我們就斷除了先前的無明的煩惱了,而安住在唸佛的定裏,就是所謂的唸佛三昧裏。

菩薩有正三昧,凡夫有貪嗔痴三昧。
通過定慧的修持,得到正三昧,自然也就斷除了貪嗔痴的習氣。

修行不是一件事,修行是每一件事……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顶礼法嘉宗智!请教:心念佛,想到的是自己平时看到的佛像可以么?还是有一定之规?需要细节吗?还是轮廓、音容笑貌即可?
答:师兄您好!佛是无形无相的,如来本就是无所从来。所以我们大可以选一尊自己最喜欢的佛造像的样式,或者照片,或者绘画。然后一念专精地就思维这尊佛,念头从来不离开他。不需要细节,轮廓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