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真的開悟者也不許自稱開悟,那麼應該怎樣選擇開悟的具眼明師呢?

然而在比丘戒和菩薩戒中,都有明確的嚴格規定,不僅是未證言證,獲罪無量,即便是開悟了,也不能直接表達“我已開悟”。好言神通、預言吉凶,以及説自己就是證悟者,這些都是觸犯具體戒條的。這種大妄語罪,是可以直接被剝離比丘身份的,是不可挽回的嚴重過失,罪報之極,直通地獄。
明賢法師論居士披袈裟事件:尊崇佛制外行別攪局_齊魯網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講倆小故事。特好玩兒……
一,城南婆子。
佛帶着一羣比丘在城裏,
突然面前出現一個老太婆。
佛向她走幾步,老太婆看見佛了扭頭就走。
佛用神通化現,在他對面又出現一個佛。
老太婆再轉身。佛再化現……
直到一圈兒佛圍着老太婆。
他蹲下,手捂着臉。佛用神通在老太婆手心裏化現。
老太婆哭了……
佛和弟子説,我和他無有因緣。阿難,你去吧。
老太婆一見阿難。歡喜讚歎,信受奉行。皈依修行……
二,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對自己上師的信心特別大。
有一天,宗師打坐,文殊菩薩在定境裏現前。
宗喀巴啊,我是文殊菩薩。我傳你個法。
宗大師説——走開!我只認我的上師!
文殊菩薩碰釘子,走了……
又一天,宗師打坐的時候文殊菩薩又來了。
宗喀巴啊,我是文殊菩薩啊。我要傳你個法。
宗大師説——你四不四撒?!我説了!我只承認我的上師!你走開!
文殊菩薩又碰了一鼻子灰……
有一天,終於讓文殊菩薩逮着了,宗喀巴的上師打坐的時候,
文殊菩薩去了,定境裏化現説:
你去告訴宗喀巴!我是文殊菩薩!!!!
這事兒不是單方面的。
師徒雙方,都在因緣果報之中。
師父有師父的因緣,他開悟了,根據他的習氣,他有一種獨具他風格的表現。
有的温柔,有的慈悲,有的脾氣臭,有的罵人狠。
但是無論他怎麼表現,不以凡夫之心來測度,他內心平靜無喘。
你只看到了你自認為的波瀾。
弟子有弟子的因緣。
虛弱的喜歡慈悲,膽怯的喜歡温柔,聰明的喜歡直白,放得下面子的喜歡捱罵……
師徒和弟子之間,密宗講求一個詞兒,相應。
其實對於顯宗也一樣。如果六祖參的是達摩,如果慧可碰上的是弘忍,
那玩兒法又得大變……
所謂相應,就是合作。
師徒相應,就是師徒合作。
既然雙方能合作,離不開一個法則——因緣果報。
師徒二人有因緣,同樣的話,別人説我就不愛聽,他説我就歡喜。
所以,選擇師父,不是師父本身開沒開悟的問題,
是求法者自己因緣的問題。
否則阿彌陀佛來了也沒屁用……
隨緣吧,你看誰順眼就拜他好了,其他的不在你的因果裏,你擰巴糾結也沒用……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