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女性佛法大師?

女性難道不適合成為佛法大師麼?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3 贊
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之身。
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
瑜伽三十八卷六頁雲: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 無數劫時,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 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法華經》: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説妙法。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
(經名)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佛為無垢光女説轉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種種之苦惱。
智度論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浴。聞其歌聲,即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風吹諸林樹。’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飛行時,聞緊陀羅女歌聲,心着狂醉,皆失神足,一時墮地。
智度論十四曰:‘蚖蛇含毒,猶可手捉。女情惑人,是不可觸。’
智度論十四曰:‘眾病之中女病最重。’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説:
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眾多。便問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緣故:
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惡業,出言虛誑)。
四者,作姿態淫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毀謗,以是惡業因緣,不但多墮地獄,又多墮於餓鬼惡趣,受大劇苦。
《正法念處經》卷十六説:“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中略)。女人貪慾、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脱。業盡得脱,從此命終,生畜生中;於畜生中,受遮吒迦鳥身(餓鳥),常患飢渴,受大苦惱。畜生中死(罪畢之時),生於人中,以餘業故,常困飢渴,受苦難窮……。”
《淨心誡觀法》捲上説:“經雲: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一切障道,此為是苦(中略)。三塗八難苦,女人為根本。……女具十惡業,死入鐵牀獄。”
此中所謂“女人十惡”是:
一、貪欲無厭。
二、嫉妒--心如毒蛇。
三、諂曲詐親。
四、放逸--耽着五欲。
五、口多惡業--出言虛誑。
六、厭背夫主。
七、多懷諂曲--奸險難預。
八、貪財不顧恩義。
九、欲火燒心。
十、女身臭惡,不淨常流……,破佛淨戒,死入地獄、畜生、餓鬼,長劫受苦,無解脱時。
是名女人十種惡業。
大智度論
複次菩薩觀欲種種不淨。於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靂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妒嗔諂妖穢鬥諍貪嫉不可親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淺智薄唯欲是視。不觀富貴智德名聞。專行欲惡破人善根。桎梏枷鎖閉系囹圄。雖曰難解是猶易開。女鎖系人染固根深。無智沒之難可得脱。眾病之中女病最重。
複次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恆以煩惱憂怖與人。云何可近。親好乖離女人之罪。巧察人要女人之智。大火燒人是猶可近。清風無形是亦可捉。蚖蛇含毒猶亦可觸。女人之心不可得實。
涅盤經九曰:‘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
文句八曰:‘阿難問佛:如來滅後見女人云何?佛言:勿與相見;設見勿共語;設共語,當專心唸佛。
女性所具有之五種障礙與三種忍從。五障指女性不能成為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王、佛。三從則指女性幼年從親、婚後從夫、年老後從子,又稱三監、三隔。[中阿含經卷二十八、法句譬喻經卷一、超日明三昧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九]
【女子六慾】
指女人所樂求之六種慾望。即:(一)色慾,(二)形貌欲,(三)威儀欲,(四)姿態欲,(五)言語欲,(六)細滑欲。此外,復有音聲欲,攝於言語欲;人相欲,攝於威儀欲、姿態欲。[大智度論卷二十二、摩訶止觀卷六之一]
【女子五障】
據法華經卷四載,舍利弗不知龍女是大乘根器,宿習圓因而得成佛,以為例同報障女流,故説女有五障。然説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當發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脱。五障指:(一)不得作梵天王,梵天於因中修持善戒,得獲勝報而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則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釋,帝釋勇猛少欲,修持善戒,報為天主。若女人雜惡多欲,則不得作帝釋。(三)不得作魔王,魔王於‘因位’十善具足,尊敬三寶,孝奉二親,報生欲界他化自在天而作魔王。若女人輕慢嫉妒,不順正行,則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於因中行十善道,慈愍眾生,報作輪王。若女人無有慈愍淨行,則不得作轉輪聖王。(五)不得作佛,如來行菩薩道,愍念一切,心無染着,乃得成佛。若女人之身口意業受情慾纏縛,則不得作佛。
【七女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又作七女本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系佛於拘留國分儒達樹園時,因婆羅門之七女貢高憍奢,佛呵之,而説往昔國王七女之因緣。佛説女人所以多墮地獄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誡之,而心意端正,則能生天上。
【女身不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p0227
瑜伽三十八卷六頁雲: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無數劫時,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玉耶女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佛對玉耶女説女人十惡五善三惡之法,分別七種之婦。玉耶女聞教悔過,為授十戒。
女人為愛執之根源,能劫修道者之法財,妨礙求道之心,故以賊喻之。大智度論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執劍向敵,是猶可勝。女賊害人,是不可禁。’
謂女子之色相猶如枷鎖,能繫縛凡夫,使之戀着而難以自拔,故以鎖喻之。大智度論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女鎖系人,染固根深,無智沒之,難可得脱。’
智度論十七曰:‘如鬱陀羅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飛到王宮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國法,接足而禮。夫人手觸,即失神通。從王求車,乘駕而出,還其本處。’
《四分律》:“譬如阿難!有長者家男少女多,則知其家衰微。……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時破壞。如是阿難!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即佛法不久。”
“女人梵行垢,女則累世間”(雜含卷三六一○一九經)
“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繫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大般涅盤經》節錄】
“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正法念處經》節錄】
“女為惡根本,能失一切物”【《正法念處經》節錄】
“親近彼女人,最為極下劣,是惡中之惡,何足為欣樂。”【《大寶積經.優陀延王會》節錄】
“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諸女人輩未受誨者,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相見。」
阿難又白:「設相見時,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共語。」
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
佛言:「當自撿心。」【《長阿含.遊行經》節錄 】
***《菩薩訶色慾法經》節錄:
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生。
行者既得舍之,若復顧念,是為從獄得出,還復思入;從狂得正,而復樂之;從病得差,復思得病。
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顛蹶,死無日矣!
凡夫重色,甘為之僕,終身馳驟,為之辛苦。雖復呋質寸斬,鋒鏑交至,甘心受之不以為患。狂人樂狂,不是過也。
行者若能棄之不願,是則破枷脱鎖,惡狂、厭病,離於衰禍,既安且吉,得出牢獄,永無患難。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
譬如停淵澄鏡,而蛟龍居之;
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當知此害不可近。
室家不和,婦人之由;
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亦是獵圍,鮮得出者。
譬如高羅,羣鳥落之不能奮飛;
又如密網,眾魚投之,刳腸俎肌;
亦如暗坑,無目投之,如蛾赴火。
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受其害,惡而穢之,不為此物之所惑也。
***《正法念處經》節錄:
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如是婦人,誑夫吝財,而不佈施,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
由其積習,多造惡業,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貪慾,妒嫉多故,不及丈夫。
吝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
以是因緣,生餓鬼中。
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脱,業盡得脱。
***《淨心誡觀法》節錄:
女人十惡者,具説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
一者、貪淫無量無厭。
經雲: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
家有婦類,悉生憎垢,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三者、諂曲詐親。
凡見人時,未語先笑,口雲憶念,心懷嫌恨。
四者、放逸。
但念綵衣,裝粉釵釧,修治面目,望他愛念。
五者、口多惡業,出言虛誑,實情難得,凡所論説,虛多實少。
六者、厭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懷諂曲,實情難得。
八者、貪財不顧恩義。
九者、欲火燒心。
十者、女身臭惡,不淨常流。春夏熱時,蟲血雜下。
***《增一阿含經》節錄:
寧以火燒鐵錐而烙於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當雲何與女人從事?然今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家家乞食,福度眾生。’
佛告阿難:‘莫與相見。設與相見,莫與共語;設共語者,當專心意。’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
有能遠離者,則離於八難。
夫為女人,有九惡法。
雲何為九?
一者、女人臭穢不淨,
二者、女人惡口,
三者、女人無反覆,
四者、女人嫉妒,
五者、女人慳嫉,
六者、女人多喜遊行,
七者、女人多嗔恚,
八者、女人多妄語,
九者、女人所言輕舉。
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
雲何為五?
一者色力,
二者親族之力,
三者田業之力,
四者兒力,
五者自守力。
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
設復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
雲何為一力?
所謂富貴力也。
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
雲何為五?
一者、生豪貴之家,
二者、嫁適富貴之家,
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
四者、多有兒息,
五者、在家獨得由己。
是謂,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寧當依附千逾繕量大熱鐵牀,是牀極熱、遍熱、猛焰、洞然。於彼父母所給妻妾諸女色欲,乃至不以染愛之心,遠觀其相,何況親附抱持之者。何以故?
舍利子!
當知婦人,
是眾苦本、是障礙本、
是殺害本、是繫縛本、
是憂愁本、是怨對本、
是生盲本,
當知婦人,滅聖慧眼,
當知婦人,是熱鐵花,散佈於地,足蹈其上,
當知婦人,於諸邪性,流佈增長。
舍利子!
何因緣故,名為婦人?
所言婦者,名加重擔。
何以故?
能使眾生,負於重擔。
……我觀一切千世界中,眾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
何以故?
……彼無智者,為於男女、妻妾諸女色等,所纏縛故,於諸善法,多生障礙。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節錄:
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緣故。
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得多故;
二者、相嫉妒;
三者、多口舌;
四者、作姿態淫多。
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五漏”、“五障”,應急出離
一般人誤解了,誤認為佛教“輕視女性”。常引小乘經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説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經》的《瞿曇彌經》中就説:“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來無所着等正覺,及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等終無是理。”
什麼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釋,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轉聖王,五不能成佛道。
為什麼?因為:
一、梵王是淨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釋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堅強,而女人懦弱。
四、輪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萬德圓滿,而女人煩惱具足。
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
五障、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礙,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也不是女人所專有,男人也多的是。
如果從精神觀點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這些習氣,就成為“丈夫”了。
***從法身而不從肉體來分男女,是佛陀對男女真實的見解,在《涅槃經》裏,佛陀説 :“如來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説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説此人是男子。”
*** 在《大毗婆沙淪》一四五章中,佛陀雙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對比丘們説:
“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慳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脱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恆受女身,雲何為八
?
一者、愛好女身。
二者、貪著女欲。
三者、口常讚美女人容質。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厭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偽莊飾,欲他迷戀。
——《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佛言。女人八十四態者。迷惑於人使不得道。何等為八十四態女人憙摩眉目自莊。是為一態。女人憙梳頭剃[月*樂]。是為二態。女人憙。傅脂粉迷惑丈夫。是為三態。女人憙嫈嫇細視。是為四態。女人憙丹唇赤口。是為五態。女人憙耳中着珠璣。是為六態。女人頸下憙着瓔珞金珠是為七態。女人憙着珠寶繒彩之衣。是為八態。女人憙着糸履。是九態。女人憙掉兩臂行。是十態。女人憙邪視。是十一態。女人憙盜視。是十二態。女人欲視男子見之復卻縮。是十三態。女人見男子去復在後視之。是十四態。女人欲見男子見之復低頭不語。是十五態。女人行喜搖頭搖身。是十六態。女人坐憙搖頭搖身。是十七態。女人坐低頭摩手爪。是十八態。女人坐憙含笑語。是十九態。女人憙細軟聲語。是二十態。女人憙捫兩眉。是二十一態。女人坐憙大聲呵狗。是二十二態。女人設見男子來外大嗔恚內自憙歡。是二十三態。女人貢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態女人欲得夫婿適見陽嗔怒。是二十五態。女人見夫婿陽嗔恚之。設去復愁憂心悔。是二十六態。女人見男子來。共語陽嗔怒罵詈。內心歡憙。是二十七態。女人設見男子去。口誹謗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態。女人輕口憙罵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態。女人憙歡縱撗非他自。是為三十態。女人慢易孤弱以力勝人。是三十一態。女人威勢迫脅語欲得勝。是三十二態。女人借不念還貸不念償。是三十三態。女人憙曲人自直惡人自善。是三十四態。女人怒憙無常愚人自賢。是三十五態。女人以賢自着惡與他人。是三十六態。女人以功自與專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態。女人己勞自怨他勞歡憙。是三十八態。女人以實為虛憙説人過。是三十九態。女人憙以富憍人以貴[夌*欠]人。是四十態。女人以貧妒富以賤訕貴。是四十一態。女人憙讒人自媚以德自顯。是四十二態。女人憙敗人成功破壞道德。是四十三態。女人憙私亂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態。女人憙陰懷嫉妒激厲謗勃。是四十五態。女人論評誹議推負與人。是四十六態。女人又巨説謗正道清淨之士欲令壞亂。是四十七態。女人憙持人長短迷亂丈夫。是四十八態。女人憙要人自誓施人望報。是四十九態。女人憙與人施追悔責人毀訾高才。是五十態。女人憙自怨訴罵詈蟲畜。是五十一態。女人憙作妖媚蠱道厭人。是五十二態女人憎人勝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態。女人憙持毒藥酖餌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態。女人憙追念舊惡常在心懷。是五十五態。女人憙自用不受他人諫諛諂[怡-台+龍]悷自可。是五十六態。女人憙疏內親外伏匿之事發露於鄰落。是五十七態。女人憙自健煩苛輕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態。女人憙自憍撾捶無理。自嗔自憙欲令人畏之。是五十九態。女人憙貪慾之行。威設自由。欲作正法違戾丈夫。是六十態。女人憙貪淫心懷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態。女人憙惟怒蹲踞無禮自謂是法。是六十二態。女人憙醜言惡語不避親屬。是六十三態。女人憙憍[跳-兆+建]自恣。輕易老小無有上下是六十四態。女人憙自可惡態醜懟言語無次。是六十五態。女人憙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態。女人憙禁固丈夫不得與人言語戲調。是六十七態。女人憙繚戾自用。輕毀丈夫言不遜慎。是六十八態。女人憙危人自安。以為歡憙。是六十九態。女人憙咀賴弊惡毀傷賢士。諂詭姿則惑亂道德。是七十態。女人憙詭黠諛諂謂人不覺。是七十一態。女人憙貪者得惡亡。得便歡憙亡便愁惱。呼嗟怨天語言[口*重]口。是七十二態。女人憙罵詈風雨向[穴/土/黽] 咒咀。惡生好殺無有慈心。是七十三態。女人憙教人墮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態。女人憙孔穴竊視。相人長短有錢財不。是七十五態。女人憙調戲必固迷誤人意。是七十六態。女人憙擿燒丈夫令意迴轉不能自還。是七十八態。女人憙刳胎剖形視其惡露。是七十九態。女人憙笑盲聾喑瘂蹇躄自快惡他人。是八十態。女人憙教人去婦欲令窮困。是八十一態。女人憙教人相撾捶合禍證受。是八十二態。女人憙教人作惡鬥訟。相言縣官牢獄系閉。是八十三態。女人憙倡禍導非。大笑顛狂人見便欲得。以猗狂勃強奪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為八十四態。明當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態者。無不得度。無不得道。無不得佛也。
——《大愛道比丘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