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嗔痴慢疑中的痴精確含義是“感情用事”麼?

6/7/2016
地藏经 实修
...
網友提問:貪嗔痴慢疑中的痴精確含義是“感情用事”麼?
我個人認為不是“智商低”而是“非理性”
例如,色戒中的湯唯,天下無賊中的劉德華、汪精衞、張學良。
請問這種理解對麼

法嘉宗智 回答

《地藏經》裏説,“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顯然。不是説非理性的是罪,理性的不是罪。

佛已經不用理性和非理性來作為判定依據了,而是看到底是智還是識。
所以四依法裏有依智不依識。
而智慧卻不在意識範疇裏。
説白了,就是不管是否理性,都是識,都是無明,都是愚痴。

佛教所謂的痴,更多地是在表述一種“顛倒”:
——把無常的當作恆常的,
——把苦當作樂,
——把四大假和的身體當作真我,
——把不淨的當作清淨。
把這四處徹底弄反了,把錯的當作對的,並且執着於此,才是愚痴。

修行的目標是“轉識成智”。這個詞兒表達得特別精準。
重點在轉。把不完全的,不究竟的,不圓滿的轉化成無上究竟圓滿的。
而不是把智打個壓縮包然後裝到識裏。
舉個例子,要治理一條污染的河,必須從源頭治理,源頭的問題解決了,河就乾淨了。
而不是弄上千百根排水管架在河兩岸不斷往裏灌清水……
一勺美酒倒入一缸污水——得到的是一缸污水;
一勺污水倒入一缸美酒——得到的依然是一缸污水……

所以降伏三毒不是在意識境界裏讓自己去理性,
佛説,“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阿難就是特好的例證,笨就笨在太聰明……


網友上傳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