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的東西也是犯了佛家的“貪”了嗎?

11/2/2015
地藏经
...
網友提問:追求美好的東西也是犯了佛家的“貪”了嗎?
越來越無法理順“空”與“美”的關係,瑜伽修行説“真我”是高於“激情”這個層次的,對於我這一個凡塵的人什麼樣的心態您才認為是好的呢?求大師過來人指點一二,感激不盡。小弟才二十歲,大學生,非常迷茫,希望大家不吝賜教!

法嘉宗智 回答

一,客觀的看貪
我們先給貪下個定義,一個很不嚴謹的定義,大致是想得到而且得不到會痛苦的,叫貪。
那麼,喝水吃飯算不算,吃飯拉屎算不算,喘氣睡覺算不算?反正我們都會做這些,而且不做真的會很不爽。那麼如果廣義的來講。這都是貪。貪舒服,貪自在,貪生存……

二,人類的貪
我們所有人説貪,大抵是對於超乎自己認為自己能擁有的範疇的執着。家裏有30雙鞋了,還想買,有些人覺得是貪,有些人覺得還不夠。完全憑自己的主觀。

三,佛説的貪
一念無明有了輪迴,無明就是貪嗔痴,輪迴就是業報和依報。這都是太學術的詞兒。翻譯成大白話,大抵是因為我們還有貪嗔痴的慾望,還不夠智慧,還在追求錯誤的東西,所以我們就必須還得一輩子一輩子不停往復地在世間輪迴,而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世界,也都是由我們自己感現出來的。
舉個例子,某人這輩子是人,因為這輩子所做的事情,所得的果報,下輩子做了狗了。雖然還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和人相比,狗是色盲,狗的聽覺和嗅覺比人強,狗的味覺極弱。那麼,狗所感知的世界和人所感知的世界是不相同的。人有人的世界,狗有狗的世界。都是因為各自的貪嗔痴而各得其所。
所以,作為這個世界上的眾生,任何輪迴裏的有情眾生,都是因為自己的貪嗔痴而導致我們不得不輪迴的,都是因為貪嗔痴而導致把世界理解成這樣的。如同剛才説的,狗和人的貪嗔痴不同,所以各自對於世界的理解不同。
地藏經裏説,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翻譯過來通俗説,我們的任何一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都是罪業,都是無明,都是貪嗔痴。
回到題主的問題,不管追不追求美好的東西,佛家認為,無時無刻不在貪。

自在,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那樣去做。

不管東西有多美好,有了還不錯,沒有也挺好。這才是自在。


網友上傳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