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個人推薦,南公懷瑾所著,《楞嚴大義今釋》。另多一嘴,先找着心,再戒他不遲!
答:楞嚴經裏,佛打了一個比方,千古年來一直所有的禪師也都在用——標月指。佛教,是指着月亮的那根手指頭,是看見了月亮的人,幫助還沒看見的人找到月亮的方向標。佛説(不引原文,用白話文):要順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
答:首先,非常隨喜讚歎您的恭敬。據我淺薄的見識來看,兩本經書無論是排放還是疊放,都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無所知開始,處處謹小慎微,生怕有個不如法生怕有個不恭敬地來對待佛經、佛像、供品和法器。後來
答:楞嚴經裏,佛打了一個比方,千古年來一直所有的禪師也都在用——標月指佛教,是指着月亮的那根手指頭,是看見了月亮的人,幫助還沒看見的人找到月亮的方向標。佛説(不引原文,用白話文)。要順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
答:楞嚴經裏還説,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您也應該知道。您這就叫知見立知。都無明本了。我還怎麼看?
答:我信佛的,為什麼我是左撇子我信佛的,為什麼我愛寫繁體字我信佛的,為什麼我喜歡文言文我信佛的,為什麼我不愛穿內褲……這佛信的,真他母親的累啊!!!P.S.都寫完發佈了,看了一下金丹大道的回答,忍不住手癢
答:看多了奇葩説,打慣了辯論賽,開始培養出了一種固定模式。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用利弊誰大,好不好,應不應該,要不要……來回答。這本身就很違背辯證法。任何事物兩方面,有好就有壞,有壞就有好。永遠沒有一刀切的
答:如果是人腦,那就是六根;如果是思維,那就是六識;如果是意識,那就是六塵。説破大天,這玩意兒還在十八界裏打轉悠。怎麼可能是妙明真心?!意識意根只是個CPU,一切程序都來這裏運算。眼耳鼻舌身是色法,意是心
答:一,是否真的認為食肉不好?有人説食肉是為了生起慈悲心。如果確實不好,那自己不吃給別人吃,這又算啥?這就是所謂的慈悲心?二,在佛陀時代,從來沒有過只能吃素的傳統和戒條。佛陀時代的乞食原則,要來什麼吃什麼
答:既然是佛法,那麼必然具有共性。佛不可能講了49年的法而諸法之前支離破碎不成系統。楞嚴經裏佛説,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説白了,各個法門,就是為了歇,就是為了菩提。打個特別簡單的比方。讓狂心歇下來,就好比要
答:一朝讀過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這種時候,嚴重質疑自己的智慧不夠,是最智慧的做法。作為人類,經常蠢在了太聰明……推薦兩部書,宣化上人的《楞嚴經淺釋》,南公懷瑾的《楞嚴大義今釋》。都是一宗之祖,都是眾生
答:圓覺經、楞嚴經、宗鏡錄。通篇的都是精美的句子。從頭到尾美得不像話!整部背,絕對不虧本!
答:所知障啊!統統的所知障啊!如果學佛是鼓搗這些壓根沒屁用而有翻騰起無數無明的知識,如果習武就是遍覽天下武功秘笈而手無縛雞之力,浪費那時間不如去吃飯睡覺打豆豆啊……多少朝多少代,多少學佛人依文解義,斷章取
答:1、大道至簡,至臻化境。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説出來的道理,都不是究竟智慧圓滿的道理。佛一輩子説法分五個階段。法華涅槃是第五階段,最後一部,開顯唯有一佛乘。這是佛教的最高真理。放下自己的貪嗔痴、分別妄想執
答:打坐參禪是修行。明白了修行到底是修什麼,自然就知道所謂的閲歷有沒有幫助。佛説有二法得解脱涅槃,止,觀。其實就是定慧。讓自己的貪嗔痴停下來,智慧自然就生起。當然,什麼智慧決定了什麼成就。説白了,用楞嚴經
答:。。。瀉藥。樓上的已經答得很好了。我就不饒舌了。
答:蟹妖。我只説文字境界,不説法義內涵。而且包含一些論點和祖師開示,不侷限於經文。第一梯隊:圓覺經、維摩詰經、宗鏡錄、楞嚴經。第二梯隊:寶王三昧論,七筆勾,費閒歌,永嘉大師證道歌,三祖信心銘。
答:作為一個靠譜上路的密宗弟子,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説:一,灌頂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真正的灌頂核心是傳戒。灌頂是一種高級的傳戒和授權儀式,授予你修行這部密法的權利,傳授你三昧耶戒律。但是,但可是,可但是,是不
答:蟹妖。藥師經裏有個最大的秘密,東方世界就是西方世界,讀明白沒有?金剛經裏上來佛吃完飯,刷盆子,坐好後,金剛經到這裏其實已經全部講完了。須菩提尊者請法説稀有世尊。這已經是在讚歎釋迦佛剛才講法的殊勝。這也
答:其實不單是禪宗,一切宗派,一切法門,最終證得的佛果都是一樣的。諸如我們不能説,密宗的佛比淨土的佛高級,寧瑪的佛比噶舉的佛厲害。佛佛不二,只要是佛,一定是三身四智圓滿成就的。對不對?極樂世界比娑婆世界高
答: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標準答案就在楞嚴經裏啊。開卷考試照抄就行啊。明妄非他,覺明為咎版權歸佛陀。打完,收工。
答:蟹妖。讓@dreamer失望了。很可能這題答了白答。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這題的標準的答案在楞嚴經裏。著作權歸釋迦牟尼佛。汝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如果堅持的那個沒有立場的立場可以還掉送出
答:圓覺經有標準答案——空是指的兩種特性——遍滿、不動。通俗説——就是哪兒都有,而且從來沒有變過。佛經原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不是空無,不是沒有。準確地説,在楞嚴經裏,空被翻譯成了舜若多。
答:為啥沒人告訴他應該先去三皈依?!
答:難懂就對嘍。懂了就成佛啊!阿難親耳聽,佛親口講,不是也沒懂麼?您看,弄懂七處徵心,並不是靠意識。對不對?換言之,佛法不是哲學,不能用想明白了作為結果。對不對?六祖是個文盲而能成為祖師,足見智慧不是知識
答:佛N次回答過這個問題。楞嚴經裏佛説,明妄非他,覺明為咎圓覺經裏佛説,非為正問。以至於辛苦偉大的南公懷瑾阿闍黎還用“了義中的不了義”來又重新把這個問題拆解了一通。説到底。打個比方。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
答:著作權歸觀世音菩薩,歡迎轉載。“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出自《楞嚴經》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聞——學佛到底學什麼?——世界觀的問題——what、where、when、who、why的問題思
答:總結:我本就擁有,本自具足,本自清淨,本無生滅,能生萬法的如來智慧德相,還動搖什麼,畏懼什麼?怕什麼?幻想什麼的,佛了我接着,魔來了我也接着,有何畏之。第一個字就錯了!
答:讀就比不讀要好,恭敬地讀就比不恭敬地讀要好。總之,都好!
答:佛教是會消亡的,因為他有生起。一切可以生起的東西,都會消亡。換言之,開始生長的那一天,就註定了將來的滅亡。這叫生滅法。世間一切都是生滅的。佛陀的肉身會,佛陀的弟子會,佛陀的教法會,甚至於,佛教的法器,
答:一、如果認為梵語的咒音比咒語本身更重要,我是不是可以説,創造梵文的人比釋迦佛更智慧?他創造了這種具有神秘力量的語言,而釋迦佛只是把它們組合到了一起。二、唸佛,不是唸佛。七六因中轉,八五果上圓。功夫是做
答:不要把佛説的無,空理解為沒有。“無”還是有——有一個“無”。好理解?連“有個無”也無了,才是佛説的無。佛解釋他老人家所説的無包括兩層含義——遍滿,不動。所以楞嚴經裏的翻譯,用的是舜若多,而不是空和無。
答:這本兒書是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的。您就當個文藝作品就行。這不是釋迦牟尼的生命歷險,是您拿着自己的慧命在歷險。想知道釋迦牟尼什麼樣子,咱們就先聽聽祂本人怎麼説,對不對?有這時間,讀讀佛經不比鼓搗那破玩意兒好
答:。。。再次誠心推薦南公懷瑾所制《三界天人表》您的每次問題其實都在那裏面。另外。推薦您看看南公的《楞伽大義今釋》您的每次問題的答案,其實也都在裏面。楞伽經、楞嚴經,學佛不看二楞,真會學成二愣子的
答: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三十二應,是佛教中場用於形容觀世音菩薩的專門用語,即三十二應身,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根據其種類和根性所示現之三十二種形相。“應以何種身份得度者,即現何種身相為其説法,令彼解脱
答: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裏能“唱高調”,因為在楞嚴經裏有“革命家史”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我們和菩薩們,就差這仨字兒……而已……
答:本來我特想答這道題的。畢竟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把楞嚴經好好理清楚是對修道大有裨益的。但是一看要求一千字兒以內,啥都懶得説了。我倆字兒就能説明白中心思想——開悟。再多一點——明心見性。再多一點——七處
答:一,所謂自性的空無一物,是謬誤。佛教所説的空,不是沒有,不是nothing,不是empty。如果有一個“空”,那就不是空。所以真空生妙有。妙有和真空是一體。梵文裏“空”是Sunyata,翻譯成中文就是
答:謝邀。有三種外道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愚夫所行禪。所謂觀察義禪,就是觀察義理,然後推演,然後以意識境界作為功夫和見地的外道禪法。是邪法,是魔説。按照“破我執”這仨字兒來觀察那麼一個所謂的境界,然後
答:一,研究禪宗,就只能遠離禪宗。禪宗所要達到的就是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離心意識,就是心體離念。在這個情況下才是本來面目,才是桶底脱落,才是本地風光。研究,在禪宗來講,就是翻無明,就是打妄想。這是從根本上就
答:道教裏有一個很厲害的法器,叫混元金斗,可以破一切邪法和妖法。多高級的法術,只要從金斗裏舀一瓢潑過去保證破功……這個法器一家一個,也不甚高級——就是馬桶。您發現現實越來越不真實了,可以弄杯尿,再弄碗屎,
答:一、如果看什麼書就可以得佛智慧。當初阿難絕對是本兒“人肉佛經大全”。佛説的每一句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可是又如何呢?佛涅槃的時候他都沒有開悟。他跟佛説,我是佛最疼愛的弟弟,我覺得佛一定會把智慧給我。智慧
答:一,佛經不是名頭越大讀了就越好用。同濟版的高等數學牛,拿給小學的孩子依然是廢紙。《法華經》、《金剛經》、《心經》。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經,現階段看這些,和小學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樣的……二,壇經裏
答:神秀説,菩提是樹心是台;惠能説,菩提無樹心非台。一下子覺得境界高了。然後很多依然沉溺在見思惑裏的人開始依文解意,哎呀。六祖這個偈子高明啊。六祖空性啊。六祖大徹悟啊。其實,啊呸!六祖的這個偈子,不是為了
答:。。。前天看見這張照片就想説,昨天又想但是憋住了,今天本不想但是又看見了,既然第三次看見那就別錯過了……咱們先且不説所謂的法王這個職務是否可以世襲,也不説政府冊封的名號是否代表具體的實修水平,還有作為
答:1、辯論場上無真理。不是因為知易行難一方贏了那麼就成為了普世的道理。其實道理就是道理,看誰來説。牛X的辯手從來不在乎持方如何,什麼命題都能拿來講。這是技術,是手藝,而不是智慧。六祖沒讀過書,但是他的智
答:頂禮南公懷瑾金剛阿闍黎!真正的無記業可怕的無記果平時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黃金掉在地上,生怕它跑了的樣子。那個不是繫心一緣,那還是在身體上做功夫,硬把神經搞得很疲勞,覺得身體好像是定住,這是不對的
答:在安般法門的修行過程中。呼吸從粗到細分成三種:風、氣、息。然後身體柔軟,氣住脈停。從您的情況看,這不屬於氣機發動,屬於五陰着魔。您之前聽過太多關於氣機發動,打通氣脈,或者打坐時候應該出現的各種境界。您
答:為什麼敲鐘的聲音會讓人覺得心情平靜?為什麼井空的叫聲會讓人覺得心潮澎湃?其實原理壓根就是一樣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楞嚴經》
答: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答:開卷考試,照抄就行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答:一個瞎子説,你們平時所説的紅色,到底指什麼?你能怎麼讓瞎子知道,我就能怎麼讓您知道……
答:一,定義智慧。我們經常覺得某人有智慧,其實在佛教裏,那叫世智辨聰。用現代的話説就是人生經驗、閲歷、見解。這並不屬於佛教討論的智慧,我們暫且把智慧定義為是脱離於意識境界的昏沉和散亂之外的東西。二,定慧等
答:是不是北方的做法還有木耳和玉蘭片?!你確定你這套沽名釣譽的北方做法沒有雜交魚香肉絲?!這是一本正經地睜着眼睛胡説八道啊!大小乘的問題其實在知乎裏討論過很多了。隨便搜搜,大概其看看,貌似我都答過兩次了。
答: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説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
答:您這個問題,在《圓覺經》裏金剛藏菩薩問過了。佛沒直接回答,説了一圈兒之後回來送他四個字——“非為正問”。就是説你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在《楞嚴經》裏,富樓那尊者也問了。這無明到底打哪兒來的呢?佛送了他
答:色心諸緣:色,指五根六塵;心,指六識八識;諸緣,即六根六識所緣諸法;心所使,即五十一心所法也;諸所緣法,即山河大地,明暗空塞,真妄邪正因果等。皆由現前一念真心所現,如鏡中影,影實非鏡也。佛説:“我常説
答:蟹妖1、知之一字,是眾妙之門,不是妙,由這一字可以契入那個妙,但是不能把知當作妙本身。2、各種法門的修行不是為了無所不知,而是為了放下這個能知和所知。這是無明。楞嚴經説,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
答:在您現階段的理解範疇裏,可以這樣認為——自性就是佛性,也就是空性。我們的自性本空,證得了這個空性就能成佛,也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這個佛性。至於性空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否認存在——並不是這樣。依文解意,三世佛
答:一,本煥長老圓寂之前授記未來成佛的名號和剎土,這就是菩薩。歷代則祖師大德,哪個不是聖者?哪個不是菩薩?至於成佛,佛有三身,如果從法身圓滿來看,聖者很多。但是在娑婆世界,三身圓滿的圓滿成佛者,下一位只有
答:真正的無記業可怕的無記果平時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黃金掉在地上,生怕它跑了的樣子。那個不是繫心一緣,那還是在身體上做功夫,硬把神經搞得很疲勞,覺得身體好像是定住,這是不對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腦神經
答:楞伽經:心體離念即得無生法忍。誰的心,誰的體,離啥念?這個問題很像在問,如何成為武林盟主。然後説這樣那樣,就像一羣人在説哪門哪派什麼什麼功夫如何了得最後一羣王語嫣在鬥嘴……阿含經裏都是具體的修法,圓覺
答:掛個《楞嚴經》的標籤,顯然是沒咋看過《楞嚴經》啊。先看第九章,再看第十章,然後看第六章,然後從第一章重頭看……
答:一,這題是自問自答的。二,自問自答完了又邀請我的。三,自答的答案裏又@了我的。一,吃肉的問題;二,眾生本來是佛無明從哪兒來的問題;三,一心迫切但是家人不同意,那麼要不要出家的問題;四,信佛信出神經病的
答:第一個,在沒成就之前是一定會有各種各樣慾望的,那麼應該採取堵的方式嗎?如果堵不會在其他的地方冒出來嗎?有兩個比喻,修行就像擦一面鏡子,眾生的智慧德相本來就好比一面無染的鏡子,但是因為無明而蒙塵。那麼問
答:第一個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怎樣的境界的人,看經書,以為是如我們一般的凡夫..但後來琢磨琢磨,感覺並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比我們高出好大的境界啊。佛教對於善惡的描述,和我們從道德上的認知略有不同。地藏經裏説
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你以為念唸咒子就好使?!誰能念個咒子期期中五百萬啊?!五百萬的事兒都搞不定,還能消罪業?!五百斤的牛拉到一千斤——這犢子扯大了啊……
答:附一:南公懷瑾禪林寒假共修會上開示(談咒語部分)“一言具眾音聲海”,佛證得法、報、化三身圓滿,一念具足無量三千大千世界的體相用,他常住在宇宙根本究竟處,一言一行皆能含攝全體法界,所以一言出自能與一切眾
答:《藥師經的濟世觀》第08講燃身供佛作者:南公懷瑾但是,這些有沒有根據?有,根據‘法華經’的燃身供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説:藥王菩薩的前身叫作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因為樂修苦行,而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答:楞嚴經裏很精彩的一個核心部分是七處徵心,八還辨見。如果這部分沒看懂,後面可以略過不看,看了也沒用。這部分懂了,恭喜發財,生日快樂!於解脱涅槃有尊駕一號了!七處徵心説到底,心到底在哪兒的問題,過程不複述
答:小馬過河,自己試試啊…起碼先讀一遍唄…
答:南公懷瑾:吃素與心齋知識越高,學佛往往越難,佛學的知識越多,成佛反而越有障礙。為什麼呢?主觀的成見多,本來腦海裏很單純,學了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後,看別人都不對,唉呀!怎麼不學佛?怎麼不來信教?好像不學佛
答:用兩句楞嚴經裏的話回答: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對於楞嚴經,到了七處徵心八還辨見還沒悟的,後面就別看了。此中都是門道,後面都是熱鬧……
答:蟹妖。這題昨天我看見了,本來想答的,後來突然想起來這是出自華嚴經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奉上兩位老祖師“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開示: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
答:南懷瑾老師:真信得過這八個字,才算是真正的信佛我經常講,佛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什麼叫三世?三世就是現在、過去、未來。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活着的生命,只是生命的一段,不管是活一百年、
答:舍識用根怎麼修老法師「一心者,心無異念故」。就是只有這一念,沒有第二念,第二念則是異念,裡面夾雜二念在裡頭,一心就沒有了,叫二心。所以禪宗裡面參究,它不講研究,我們世間人都説研究,這個問題你去研究、研
答:放一段兒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原典經文……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痴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
答:難道就我一個人看到這兒的時候一口水噴出十米遠麼……小半瓶兒的零度可樂,貴着呢!!!
答:我了個去………………原文:鄧州香嚴智閒禪師,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
答: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叫身見、邊見、邪見、更坦白地告訴你,這叫五陰着魔。看看楞嚴經,看看五陰十魔,再搜個關鍵詞——八觸……入定?三個月?嘿嘿嘿……想入定,先坐爛三個蒲團吧……
答:好題!隨喜讚歎!!!知乎上為數不多的讀經後真正思考的……先為這個問題點贊!另,那天@互聯網CEO任逍遙那天問我,地藏經裏有什麼秘密。就着這道題,我一併答了,省得分開講。地藏經加上楞嚴經一併挑出四個不大
答:1、功德:壇經中説,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發善心卻做了件壞事。例如,吾之蜜糖分享給他人,卻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誤以為正確的偽經。這算什麼?壇經裏還有一句話,功
答: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如何契入圓覺境界南公懷瑾【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現在請大
答: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楞嚴經,七處徵心。就看到這兒。如果看懂了,問題自己就有答案。如果看不懂,就算了……
答:南公懷瑾《圓覺經略説》【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這些文字我們不重複解釋了。【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
答:色陰,想陰,受陰,行陰,算算!去他媽的,懶得解釋了。楞嚴經,五陰十魔這一段兒自己認真啃吧。推薦兩本書,一個是南公的《楞嚴大義今釋》,一個是宣公的《楞嚴經淺釋》。就着重看五十陰魔這一段兒。看懂了就好使,
答:我推薦你先皈依受戒。每晚連續唸誦一遍《地藏菩薩本願經》,堅持49天。找個師父求個施食和懺悔的法門。先滅業淨障,再説《楞嚴經》……病人:醫生,我牙疼,給我拔了吧。醫生:牙齦腫了,不能拔,先回去消炎,下週
答:一,學佛就像打球,唸佛念菩薩就像那個球。一來誰也不是為了打破一個球而打球,二來誰也不是通過球而得到健康。打球是為了通過運動得到健康,是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唸佛也是,通過唸佛這個方法,成長自己的智慧和解脱
答:楞嚴經裏講了不傷害眾生、不吃眾生的腳腿,踝痛鬼不會找上,腳腿就不會病痛,假如人人如此,不會破壞平衡嗎?高中班主任講了要好好學習,努力做題,不貪玩,考高分,超過錄取分數線,就能上北大。假如人人如此,北大
答:對待這個問題,佛在楞嚴經和圓覺經裏都答過。楞嚴經裏佛甩了八個字——明妄非他,覺明為咎。圓覺經裏佛更簡單粗暴,甩了四個字捎帶一個大耳刮子——非為正問。能看懂就不困擾;看不懂就繼續困擾;其實更重要的,困不
答:楞嚴經裏説,不作聖心名善境界,金剛經裏説,若以色見我,音聲求我,後面是啥來的?人老了,記性越來越不好了。
答:這問題。邏輯完全等同於——白灼芥藍是絕對的好吃!宣化上人説楞嚴是真經,代表他自己。説白灼芥藍好吃,我代表我自己。就像沒有一道菜可以讓所有人覺得好吃一樣,就像沒有一個人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一樣,怎麼可能有
答:我先後三次被掛在知乎上讓大家剮,三個問題同一內容——如何看待法嘉宗智。對於被掛在大家眼前當豬宰,可能我是相對有發言權,也是感同身受的……依法不依人,你可以提出他的幾個論點,咱們聊聊知見和佛所説是否契合
答:我管沒師父的修行者叫法界孤兒。沒爹的孩子指望不被欺負還能吃飽穿暖,呵呵,聊聊世界和平吧……和楞嚴沒啥關係,他自修啥都好不了……
答:理解的再透徹。也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舉個例子,佛好比在説。聽吃過蘋果的人説蘋果什麼味道,不等於自己吃過蘋果。味道和描述是兩碼事。描述是不可能形容出蘋果的味道的。而您在問,那怎麼通過別人描述知道蘋果
答:嗯嗯!我剛説的。知乎上最樂子的事情就是一個狗屁不通的瞎逼問題能整出一堆人模狗樣兒的胡逼答案。很多大尾巴狼特急於給出答案,而從未發現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學佛十年.學習過法華楞嚴華嚴維摩詰等經典.學過法
答:大正藏第19冊No.0945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正藏第15冊No.0642佛説首楞嚴三昧經後秦
答:《佛説一天一個大肘子吃飽了不瞎琢磨經》
答:學佛其實特怕一件事兒——我以為我以為的就是我以為的……現在特別佩服智者大師,開講妙法蓮華經,一個妙字講了九十天。想必如果我去,一百九十天也講不清楚……佛説佛經的時候含義甚深,翻譯佛經的這些老家夥也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