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位居士幫忙看一下,如何契悟本性自我?
5/2/2016
推荐书单
心经
楞严经

已經初步讀過了《心經》、《壇經》、《金剛經》、《百喻經》,目前在讀《妙法蓮華經》,可是依然沒有窺得其中精微。不是因為字詞意思不明了,而是無法契悟到如來真意。
初讀《金剛經》的時候,我曾經切實因佛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卻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震撼,可是後來讀其他佛經,比如《百喻經》等等,也只是因為佛隨宜指點的智慧而佩服,再難生那種震撼甚至於涕淚悲泣的感覺。是因為我本身根性駑鈍,還是方法不對?
如果只是張口説説如來何解,菩薩何解完全可以照本宣科説出來,可是奇怪的地方在於,沒有辦法從生命生活中流發。請問該如何做?
請各位居士指點一下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一,
佛經不是名頭越大讀了就越好用。同濟版的高等數學牛,拿給小學的孩子依然是廢紙。《法華經》、《金剛經》、《心經》。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經,現階段看這些,和小學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樣的……
二,
壇經裏六祖有一句話,“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簡簡單單十個字兒,如果不明白啥意思。後面讀再多也白費。換言之。真正的智慧在你的本心,而不在心外。所以六祖和惠明講,“汝若返照”,返字是重點,不能向外看,得向內看。
三,
不管什麼宗什麼派,都是講究修行開示悟入信解行證四個次第的。《金剛經》、《壇經》,隨便一句得利益,禪宗您就算搞通關。所謂“一見破三關”,只要和六祖一樣,一句話能契入佛智,立刻證得圓滿法身。顯然,咱沒有。
那麼回過頭來,從最基本的、最基礎的,一步步來。禪宗有三關,天台有六即佛,淨土有九品往生,密宗有生圓次第和數量不同的灌頂。都是按照順序一個個來的,您不能指望還在自己的球門下一腳把球踢對方門裏。六祖那樣來頭的人畢竟是少數……
四,
學佛,從三皈依開始,三皈依貫穿修行的始終;
修行,從持戒開始,戒行的圓滿就是成就的圓滿;
功夫,從定慧開始,定慧的具足就是解脱的具足。所以,如果真想看佛經,學皈依就看看《佛説最勝無比經》,戒律就看看《優婆塞戒經》、《優婆塞五戒相經》,修定慧就看看《楞嚴經》。
初學佛,可以先離經題裏帶“大、通、方、廣、般若”這些字眼兒的,遠點兒……
佛經不是名頭越大讀了就越好用。同濟版的高等數學牛,拿給小學的孩子依然是廢紙。《法華經》、《金剛經》、《心經》。這都是最深最密的佛經,現階段看這些,和小學生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一樣的……
二,
壇經裏六祖有一句話,“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簡簡單單十個字兒,如果不明白啥意思。後面讀再多也白費。換言之。真正的智慧在你的本心,而不在心外。所以六祖和惠明講,“汝若返照”,返字是重點,不能向外看,得向內看。
三,
不管什麼宗什麼派,都是講究修行開示悟入信解行證四個次第的。《金剛經》、《壇經》,隨便一句得利益,禪宗您就算搞通關。所謂“一見破三關”,只要和六祖一樣,一句話能契入佛智,立刻證得圓滿法身。顯然,咱沒有。
那麼回過頭來,從最基本的、最基礎的,一步步來。禪宗有三關,天台有六即佛,淨土有九品往生,密宗有生圓次第和數量不同的灌頂。都是按照順序一個個來的,您不能指望還在自己的球門下一腳把球踢對方門裏。六祖那樣來頭的人畢竟是少數……
四,
學佛,從三皈依開始,三皈依貫穿修行的始終;
修行,從持戒開始,戒行的圓滿就是成就的圓滿;
功夫,從定慧開始,定慧的具足就是解脱的具足。所以,如果真想看佛經,學皈依就看看《佛説最勝無比經》,戒律就看看《優婆塞戒經》、《優婆塞五戒相經》,修定慧就看看《楞嚴經》。
初學佛,可以先離經題裏帶“大、通、方、廣、般若”這些字眼兒的,遠點兒……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楞严经一般人看不懂吧?还是先从阿含看起吧
答: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问:我现在的问题就是,看法华经反而没有没有金刚经来的收获大。看金刚经甚至会有一种心灵,怎么说,至少在读经的那个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平静,我知道这不是开悟,但是这种宁静真的让自己很是愉悦。但是,另外的经书,反而比较多的是佛为诸比丘授记,但是很少有让我这样宁静的感觉。
答:觉得平静,宁静,爽的时候,就已经中邪了。魔不会龇牙咧嘴的告诉你他是魔,一定是用让你很爽的方式走到他的圈子里。诈骗比明抢技术含量高多了……


问:看完经后,如果知道自己明了了呢?既然平静安然都可能是波旬侵扰,那么我们如何持戒才可以明白自己是真的在持戒呢?
答:知见立知,后面啥来的?


问:我有点明白你的话了,有些时候我们看经书不是经书不对,而是我们缺少必备的储备。我回头看完了阿含经,对一些概念有了解之后,再回思法华经,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详说了,因为就是一乘佛如此。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是如相
答:嗯~升级打怪。


问:所以也要是有经验才可以升级,没经验读没意义。姑且不讨论大根器是不是从无量百千万亿劫中供养诸佛,只讨论这一世,他们必然是已经有这积累才可以升级
答:如是如是。


问:师兄,虽然知道经文都有启示,但仍然想问一下师兄怎么评价《僧伽吒经》?
答:圆人受法,无法不圆。经就是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心外求法就是魔,心内降魔就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