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者如何在生活中堅持戒律?
12/18/2015
推荐书单
吃素
戒律

佛教中有“以戒為師”的説法,要修行成功,嚴持戒律是基礎。但我的感覺,對普通人來説,嚴格持好五戒並不容易,因此很想知道知友中修行人持戒的經驗和體會。
1、不殺生。我希望能完全素食,但我發現和自己的習氣做鬥爭很不容易,連續吃素一段時間,還是會想肉食。我認識的居士能堅持齋戒日吃素的都不多,全素的有一個,據説用了一年時間克服。當然有人説信佛未必要素食啊,南傳的什麼都吃等等,但我認為人家是乞食,完全不可同論。我現在退而求其次,三淨肉也行。但是這都不容易,路過海鮮店,還是要和吃的慾望做鬥爭。我做到了不吃,但是還有起心動念。我認為戒律和法律不同在於,行為和思想同時做到才算合了戒律。心裏不想了才可能有自在,不知諸位在這方面如何擺脱內心束縛((除了默想眾生皆是自己前世父母這些常用方法)
2、不偷盜 。我覺得自己完全做得到。即便撿拾別人遺失的財物,可以完全沒有佔有想法,也沒有歸還就高尚的感覺。但我知道的一位同修,經常有工作中吃喝和消費公家東西的機會,經常為這個煩惱,應酬一次罪過一次,但又怕和周圍格格不入。這種情況各位怎麼處理
3、不妄語 社交場合的恭維大家怎麼看?不敢説真話是回答“不知道”怎麼看?中國的社會不妄語好像很難。
4、不飲酒不淫邪對沒有特殊嗜慾的普通人來説很容易。酒色財氣,我覺得“財”和“氣”最難去除執着。財自不必説,淡泊財物的人往往自尊自傲,生氣的時候也不少。就是蘇東坡,談佛理時寫“八風吹不動”,佛印一個差評讓他發火。我等凡人和蘇學士沒法比,我覺得自己有時只是剋制自己,表面風平浪靜心裏還是有氣,諸位有無做到內心“波瀾不驚”的,能否説説經歷的過程。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要持戒,就要先學戒。
不學戒,持出來的很可能是任何玩意兒,唯獨不可能是戒。
佛教行者如何在生活中堅持戒律?
先好好學戒!
不學戒的人,可能是任何玩意兒,也唯獨不可能是佛教行者。
不犯戒不代表持滿戒。
殺戒和吃素沒關係。
構成殺戒的五個條件,是眾生、做眾生想,有殺心,興方便,命斷。
通俗説,是個眾生,我也真把他當作眾生,我也有殺心,也用了手段,他真死了。
我砍掉一個布娃娃的腦袋不叫犯戒,但是手起刀落的時候,於殺戒,是不滿的。
以戒為師,戒律什麼時候能持滿,什麼時候能證果。
顯然,沒證果,就是因為戒律沒持滿。
不學戒,就不會持戒,更談不上持滿戒,證果?只能是天方夜譚和痴人説夢。
偷盜不僅僅限於拿東西,看看葉瓊章是怎麼審查自己的戒律的。做到沒?
看完了葉瓊章的故事再看看自己説的“不偷盜 。我覺得自己完全做得到。”打臉啊!啪啪地!
踏踏實實地先把戒經翻出來,推薦兩部經典一部法師開示——
《佛説優婆塞戒經》、《優婆塞五戒相經》、《懺雲法師五戒表解》。
沒讀過課本沒做過作業就和同學一起討論學習心得,這顯然是不夠的……
先把戒經讀懂,進而讀通,然後爛熟於心,這樣才是如法持戒的唯一保障。
學佛持的是戒,是佛陀老人家兩千年前親自制定的戒,
而不是自己的一腔子望文生義和想當然。
祝您一切順利,早日證果。
願吉祥!
不學戒,持出來的很可能是任何玩意兒,唯獨不可能是戒。
佛教行者如何在生活中堅持戒律?
先好好學戒!
不學戒的人,可能是任何玩意兒,也唯獨不可能是佛教行者。
不犯戒不代表持滿戒。
殺戒和吃素沒關係。
構成殺戒的五個條件,是眾生、做眾生想,有殺心,興方便,命斷。
通俗説,是個眾生,我也真把他當作眾生,我也有殺心,也用了手段,他真死了。
我砍掉一個布娃娃的腦袋不叫犯戒,但是手起刀落的時候,於殺戒,是不滿的。
以戒為師,戒律什麼時候能持滿,什麼時候能證果。
顯然,沒證果,就是因為戒律沒持滿。
不學戒,就不會持戒,更談不上持滿戒,證果?只能是天方夜譚和痴人説夢。
偷盜不僅僅限於拿東西,看看葉瓊章是怎麼審查自己的戒律的。做到沒?
看完了葉瓊章的故事再看看自己説的“不偷盜 。我覺得自己完全做得到。”打臉啊!啪啪地!
踏踏實實地先把戒經翻出來,推薦兩部經典一部法師開示——
《佛説優婆塞戒經》、《優婆塞五戒相經》、《懺雲法師五戒表解》。
沒讀過課本沒做過作業就和同學一起討論學習心得,這顯然是不夠的……
先把戒經讀懂,進而讀通,然後爛熟於心,這樣才是如法持戒的唯一保障。
學佛持的是戒,是佛陀老人家兩千年前親自制定的戒,
而不是自己的一腔子望文生義和想當然。
祝您一切順利,早日證果。
願吉祥!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南山律在家备览》如何?
答:有经就先看经。佛陀亲自为优婆塞制定的戒律。我个人是支持先看好戒经。持好五戒已经可以证阿那含果了。觉得不够,再看南山律。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