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裏佛祖第一次給的無字經,如果是六祖惠能,他會?

1/19/2017
楞严经 西游记
...
網友提問:西遊記裏佛祖第一次給的無字經,如果是六祖惠能,他會?
六祖穿越到唐僧身上,佛祖一開始給了無字經,他還會找佛祖要大乘佛經嗎?如果要,那怎麼説?

法嘉宗智 回答

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


如何契入圓覺境界 南公懷瑾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現在請大家特別注意!釋伽牟尼佛在告訴我們修行的程序。第一步是要如何擺脱身心的虛幻,我們學佛修道都知道身體是假的,可是每個人都放不下、空不了。打坐坐久了,兩腿發麻脹痛,你説兩腿是假的,把它空掉,空得掉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痛,佛號念歸念,痛還是通,或者你念“圓覺經”,説自己是幻化,是塵垢,他也照痛不誤。你若真能把痛的感覺空掉,脱離幻化,那是菩薩境界。
佛法與科學一樣,講究求證,你説一切皆空,那麼你空給我看看!三天不吃飯,你試試看!餓的感覺能不能空掉?做不到,不要隨便吹牛。道理會説,經典會講,到時候空不掉了,一點用也沒有。要證得“諸幻滅影像”,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才行。我們現在的長相都只不過是影像而已,都是自己業力的反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人有每人不同的業力,所以每人的長相也都不同。
假如能夠滅掉這些影像,佛説“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無方則不限於西方極樂淨土,每一方都清淨。東、西、南、北、上、下無論哪一方,處處清淨,處處都是淨土。宋朝道家張紫陽真人説:“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修道修到頭頂放光,這只是虛幻影像,算不了什麼,即使能騰雲駕霧,那也只是神通不是道。那麼,要怎麼樣才算成道呢?張真人又説:“心內觀心覓本心,心心俱絕見真心,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這個道理與剛才佛所説的是不是一樣?你説他是道家?是佛家?
【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悟了道以後,心清淨了,眼睛所看到的物質世界都是乾淨的,此地就是淨土,內心沒有煩惱,跟着肉體的眼根也轉過來,“眼根清淨”。再進一步,眼睛內在的知覺--眼識也清淨,再接着耳根、耳識、......乃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都清淨了,將整個肉體都轉成清淨之身。
密宗標榜即身成佛,或説報身成就,想辦法修通氣脈,把有形的身體業力轉化,脱胎換骨,將凡夫身上的幾十斤臭肉變成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老實説,你轉得了嗎?你變得了嗎?如何轉?如何變?“圓覺經”在這裏都告訴你了,從“心清淨”開始,“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連意根也清淨。那麼諸佛菩薩有思想嗎?有意念嗎?有啊!但所起的作用都是至善,沒有一點惡,沒有一點無記,也沒有一點無明。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佛再説,“根清淨故”,根是指生命的機器,六根--眼耳鼻舌意六件機器,外界的物質世界則有色聲香味觸法與之相應。因為由心清淨,人體的六根清淨了,人體的六根清淨,外界物質世界的六塵也清淨了。所以要注意看清楚第一步,須先從智慧上悟,心念轉變,再修持轉化肉體,因為肉體轉化了,才影響到物質世界的環境也跟着轉化,一步一步秩序井然,多圓滿!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接下來,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四大物理世界全都清淨。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地水火風四大清淨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共十二處,加上六識所構成的十八界,處處清淨。二十五有乃指欲界十四種層次、色界七種層次、無色界四種層次,也無處不清淨。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十力助是:(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四無所畏是:(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説障道無所畏。(四)説盡苦道無所畏。
四無礙智是:(一)法無礙。(二)義無礙。(三)辭無礙。(四)樂説無礙。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離甚深禪定。(六)無不知己舍:佛於一切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無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七)欲無減:佛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是名欲無退。(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是名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脱無減。(十二)解脱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三十七助道品為:
(一)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二)四正勤:對已生之惡為除斷而勤精進,2.對未生之惡使不生而勤精進,3.對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進,4.對已生之善使增長而勤精進。
(三)四如意足:1.欲神足(欲於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而起)。2.勤神足(於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而起)。3.心神足(於加行位一心專注,依心之力,故定引發而起)。4.觀神足(於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四)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1.信力(信根增長,長破諸邪信)。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3.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4.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5.慧力(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
(六)七覺支:1.擇法覺支。2.精進覺支。3.喜覺支。4.輕安覺支。5.念覺支。6.定覺支。7.行舍覺支。
(七)八正道:1.正見。2.正思惟。3.正語。4.正業。5.正命。6.正精進。7.正念。8.正定。(上解可查佛學辭典,並仔細思惟體會)以上所以一切佛法悉皆清淨。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一切清淨”,陀羅尼為梵音,翻成中文是總持的意思,一切的大總綱。密宗把咒語都稱為陀羅尼,因為每一咒語所包含的意義太多,一時解釋不完。咒語能不能解釋呢?可以。將咒語解釋出來,就成為經典。咒語一般均不解釋。為什麼呢?免得你胡思亂想,自行推理,亂加註解。為什麼有八萬四千陀羅尼呢?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每一煩惱就有一對治之陀羅尼。悟了道之後,就可把八萬四千煩惱轉為八萬四千陀羅尼,前面提過佛在“大神變經”説:“一切音聲皆為陀羅尼”,就是這個道理,煩惱既是菩提,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何謂一切實相?--凡夫的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實相者無相也,一切心性本體本自清淨。所以,“一身清淨”,一人自身清淨,“多身清淨,許多眾生也跟着清淨,如是乃至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清淨了。那麼,我們看看哪一位法師最用功,我們大家投資,請他好好修行,只要他圓覺清淨,我們也跟着清淨了,我們就不用修了,是不是?這是什麼道理?大家參究看看。佛不僅在此經典這麼説,在“楞嚴經”上也説:“一人虛空都銷燬了。甚至道家也説過得道的境界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沉。”與此是同樣的意思,整個十方虛空皆是自性淨土。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到最後不只是十方所有一切眾生清淨,連眾生所住的地球、太陽系的星球也都清淨,乃至於整個宇宙,擴展到無邊無際的整個虛空都清淨,不僅現在的虛空清淨,還包含過去和未來的一切空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一切平等,都一樣清淨不動。
各位看看!這是何等偉大的境界,從顯心清淨開始,六根清淨,六識清淨,六塵清淨,四大清淨......一路清淨下來,到此所有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清淨,什麼都空了。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所有都空了,空到哪裏去?都沒有空,都擺在那裏,“虛空如是平等不動”,它本來就空,不是你有意去空它才空。它本來是平靜的、平安的、平凡的、等持的、叫作平等。空與不空都一樣叫平等,來與不來都一樣叫平等,虛空本來就是如此平等不動。如何證到虛空平等不動呢?美國的虛空與中國的虛空是否一樣?台中的虛空與台北的虛空是否一樣?都一樣對不對?只要你心不動念,在哪裏都一樣。
不僅是物質的虛空平等不動,心理的覺性也平等不動。知覺自性的空不是物質的虛空,這是兩層意義,要搞清楚。有人看到眼前的虛空,愣住了,認為這樣已經空了,這是物理世界的虛空,這虛空裏還有東西。心理覺性的空與此物質的空有所不同,這是兩種空、兩重空。佛在這個地方交代得很清楚,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虛空,當成自性的虛空。
佛又説“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最後又回到“心物一元”的道理。物質的空與心理的空有所不同,現象不同,但是,本質相同,實際上是一體。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無差別,平等相同,到此,才真正進入圓覺境界。現代人喜歡講禪,到此地步才算是禪宗的開悟。
《圓覺經略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