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這句話怎麼理解?

11/20/2016
楞严经
...
網友提問:“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這句話怎麼理解?
如題,謝謝!

法嘉宗智 回答

蟹妖。

這題昨天我看見了,本來想答的,後來突然想起來這是出自華嚴經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奉上兩位老祖師“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的開示:

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


【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性。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所以才説[心不住於身]。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説[心中無彩畫]。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所以説[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所以才説[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這就達到自在了。我們認為這個心在我身上,這是肉團心,這個心沒有作用的。心不住於身,那身在心裏頭住吧!身體住在心裏頭,身亦不住心,二俱無住,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心跟身是兩個?是一個?説一不可以,是錯誤的;説二也不可以。真、妄,真是心,妄是境。
要離開真妄,因為這是相對法。得達到無對,依着心體所起的變化隨緣。身就是變化所產生的,根身器界,這是有相的,實相分。什麼相呢?性體的相。性體本沒有,隨緣起業用,作諸佛事。實在是未曾有。用語言表達,只能顯示所説的語言表達不出來的,表達出來的都不是。
表達出來是妄,不是真。真?真得默契,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這都從哪來的!身從何處起?心又從何處生?這叫性空隨緣,隨緣而不變。所以説心本來不住身。大家有沒有讀過《楞嚴經》?心不在內,當然不在身體之內,也不在外,那在中間了?心不住中間。
在《楞嚴經》是七處徵心,八番顯見,徵心就是心在哪?心無不在,而無不在。真跟妄,真妄就是你心裏所顯現的境界相,但是它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