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真正成佛或者證果的人、佛教中的自我及怎樣調和與日常生活的矛盾?
7/26/2016
楞严经
金刚经

我關注哲學和佛教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個人長期打坐看佛經(看得不太多,主要反復研究金剛經,其他也看過一些,以實踐為主),收益匪淺。佛教確實是超乎普通宗教和哲學的,是人類思想最精華最準確嚴密的思想之一。尤其是佛教很多思想被現代科學證實印證,實在是讓我更加欣賞佛教。然而儘管如此,我對佛教中很多的觀念仍然存疑。本人才疏學淺,更多的精力花在爭名奪利這種事情上,受多年科學思想浸淫,也比較傾向於以現代科學解釋世界為主,因此請求大家給予指引。
我的疑問有如下幾點:
1. 除了佛陀那個年代經書上的人物以外,現實中是否有成佛,菩薩,甚至阿羅漢的人?假如從來都沒有人證得阿羅漢,即使窮極一生修煉佛法的僧人也不可以,那麼我實在無法相信以我一個普通人之力是可能證得任何一果的(那些自稱自己得證的人是不可以的,因為人可以隨意宣稱自己得證,需要是眾人公認的得證。有人也許會説證得果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也不會知道,那麼佛陀是怎麼讓人知道的呢?我覺得這個理由並不能成立)。畢竟真正修行佛法,除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外,更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很多時候要放棄廣為社會所接受的思想行為,不可避免地與世界脱節,這對普通人來説,成本實在太高。畢竟那些得果的人都是在書上的,不管説得再對,再好,還是在書上的。用佛法來解釋,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即使覺得對,説不定明天就覺得不對了,所以那種對的感覺也是要懷疑的。雖然説正確的事不管看不看得到終點也要有毅力堅持,但是這畢竟還是在書上的,在極其聰明的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目標下,我不能相信自己能做到。因此,我只能採取折中的辦法,以現代科學為本,運用佛教中的觀念和方法來促進和實現自己的目的。
2. 《金剛經》中説,“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麼,事實上並不應該關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行為等等,因為這樣即是有我相。包括所謂脱離輪迴生死,實際也並不是佛法所提倡的,因為我本來就是虛無的,為什麼要脱離輪迴生死呢?
3. 怎樣協調佛法和現實生活的矛盾?佛法説,要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我們怎樣吃飯呢?怎樣與人打交道呢?我們無所住,就無法完成吃飯的動作,無法去想我們吃什麼,怎麼吃,去哪吃的問題。
這是幾個最困惑我的問題,以後有其他問題我再補充。感謝大家的指導。
---------------------------------分割線----------------------------------------
非常感謝大家的指導。我自己也承認了,自己才疏學淺,並無大智,而且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爭名奪利這種事上,要説真正與一般人的區別,也就是關注佛教的時間長了一點,比從未看過佛經的人對佛教更感興趣一些,堅持用自以為是佛教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問題,在爭名奪利這種事情上略有所長。
要説我學佛有所圖,確實是這樣的,佛教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也學習了很多其他的知識,但是那些知識並沒有解決一些我希望它們解決的問題,我需要佛教。在爭名奪利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原則是與一些佛教必須違背的,我問的這些問題,是為了找到佛教在我生活中能夠充當的位置。
但是我仍然感激佛教,至少是我所認為的佛教,或者誤解的佛教,對我的生活產生過非常大的影響。
我發現《中論》非常適合解答我的疑惑,正在仔細地閲讀,歡迎大家指教。
法嘉宗智 回答
一,本煥長老圓寂之前授記未來成佛的名號和剎土,這就是菩薩。歷代則祖師大德,哪個不是聖者?哪個不是菩薩?至於成佛,佛有三身,如果從法身圓滿來看,聖者很多。但是在娑婆世界,三身圓滿的圓滿成佛者,下一位只有彌勒菩薩。
二,關注行為是着相,那麼是不是就不該關注?不關注依然是着相,從一邊落入另一邊。所以叫二邊見。不在這裏就在那裏,當然也不在中間。所以般若定既不是無想定,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定,更不是滅盡定。
三,無所住,不是無所生。般若智慧之前有一個次第,無生法忍。生而無生無不生。當然,這是文字相,別鑽文字坑。具體的只能自己實證,不能用語言表述,隨喜您精進修行。
《金剛經》的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是證得般若智慧,而且要圓滿般若智慧的次第所對機的經典。
到世尊“敷座而坐”,《金剛經》已經説完了。全文核心就三個字,“善護念”。
到這裏如果還沒得真傳,後面已然是外行看熱鬧了。
我不反對讀《金剛經》,我更提倡誦經要根據自己的修學次第來謹慎選擇。
推薦,可以試試看從《楞嚴經》開始入手,可能會更有個思路和條理。
二,關注行為是着相,那麼是不是就不該關注?不關注依然是着相,從一邊落入另一邊。所以叫二邊見。不在這裏就在那裏,當然也不在中間。所以般若定既不是無想定,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定,更不是滅盡定。
三,無所住,不是無所生。般若智慧之前有一個次第,無生法忍。生而無生無不生。當然,這是文字相,別鑽文字坑。具體的只能自己實證,不能用語言表述,隨喜您精進修行。
《金剛經》的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是證得般若智慧,而且要圓滿般若智慧的次第所對機的經典。
到世尊“敷座而坐”,《金剛經》已經説完了。全文核心就三個字,“善護念”。
到這裏如果還沒得真傳,後面已然是外行看熱鬧了。
我不反對讀《金剛經》,我更提倡誦經要根據自己的修學次第來謹慎選擇。
推薦,可以試試看從《楞嚴經》開始入手,可能會更有個思路和條理。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请问下授记未来成佛?本老是怎么授记的?
答:网上有视频。搜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