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過去七佛以及二十五佛全部出身於婆羅門或剎帝利種姓這個現象?

4/16/2018
资粮 金刚经
...
網友提問:如何看待過去七佛以及二十五佛全部出身於婆羅門或剎帝利種姓這個現象?

長阿含經1經大本經以及南傳長部經典14經譬喻大經裏都提到了釋迦牟尼出世之前的數劫中,有六位佛分別出世,這六位連同釋迦牟尼都分別出身於婆羅門種姓或者剎帝利種姓。

在南傳小部經典的佛種姓經裏,進一步闡述了釋迦牟尼之前數劫當中的二十四位佛(含上面説的六位),也分別出身於婆羅門種姓或者剎帝利種姓。


那麼這裏有兩個問題。

1、為什麼這二十四位(連同釋迦牟尼就是二十五位)佛陀,全部出於婆羅門or剎帝利?而不見吠舍or首陀羅,乃至旃陀羅(賤民)出身?這是巧合?還是暗合了某種規律,就如長阿含/長部介紹的諸佛常法那樣,菩薩投胎一定會投身於高種姓家庭出身?

2、自其中記載的最早的那位(四阿僧祗及十萬劫之昔)燃燈佛開始算,距今已經數次世界成住壞空,為什麼種姓制度會在如此“堅住”?能夠在過去諸佛出生之前就存在,乃至正法隱沒的時候也能存在(比如現在)?


法嘉宗智 回答

一,

佛兩足尊,不是兩隻腳丫子尊。而是兩種資糧具足尊貴。

兩種資糧,就是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福德資糧豐饒,在種性社會裏,託生在高級種性中。


知乎上前一段兒有個孩子整天糾結於專修,就業,孝順,資糧的問題。

我説他很多次,先去掙錢,能安身立命,再談修行。

想修行,想成就,你可以生來不咋有錢,但是絕對不能沒錢。

達摩老祖説,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沒錢就一定有各種麻煩和問題,就做不到外息諸緣,總要應付各種各樣缺錢導致的外緣的問題,

然後就不可能內心無喘。境界來了,誰不攀緣,誰不起心動念?

那就做不到心如牆壁,故而不可能入道。


所以《瑜伽師地論》裏對於福德資糧上來的定義是資財豐饒隨順資具。

很多人讀到這兒一晃就過去了,其實,沒錢,真沒戲!


帶着資糧來的人即身成佛的人,你讓他生在社會底層?沒意義啊!

有人説六祖,六祖出身不咋樣,但是成道之後呢?一句金剛經悟了之後當下就有人給他金子,夠他安養老孃。再後來有人半夜來殺他的時候六祖給了他什麼?誰還記得?


佛法從來不以有錢為恥,相反太窮酸了讓眾生一看就嗤之以鼻的,你怎麼度眾生?!


二,

階級永遠存在。只要有人就有分別妄想執着,有分別和執着就不可能不存在階級。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分九品往生。這不是階級差別又是啥?!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所以很多大明星学佛,真的可以心无他用,不必忙于生计,游荡在生存边缘,有福报真好
答:有条件学佛,和学的那玩意儿是佛,是两码事儿。我说你没学佛,你肯定觉得冤枉。但是如果照着佛经一条条来比对你,打死也不冤。就这道理。有钱能吃饭,你拦不住他吃屎。
问:可是应该怎么做呢?您只是一直在批评我
答:我六千多答题你认真看过几个?
问:看是看过不少,但能不能理解就另说了,大概就是入门需要三皈五戒十善业,然后就是念佛方法求生净土相关的了,根性差,觉得不适合禅宗,现在想持五戒,加上正确地念佛方法,暂时能领悟的就这么多了
答:我上次问你三皈五戒了么?你说机缘不到。今天你问我应该怎么做。我也这四个字,机缘不到。
问:别扯歪了! 学佛跟有钱没钱毫无关系! 有钱只是跟福报相关, 是否想要学佛以及对于学佛的理解和动力是跟慧业有关的问题。至于很多人觉得自己条件很差,不能学佛或者不能安心学佛,那其实是福报慧业都不足的问题! 看看古代学佛人物故事(包括禅宗与非禅宗的),里面是富人穷人都有!

谁说学佛必须得有钱呢?
答:弥勒菩萨说的。
问:是否意味着,资粮不足时资粮为重,学佛可次之?
答:为什么攒资粮不是学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