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7/22/2016
资粮
...
網友提問:為什麼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換個方法問,做善事是不是累積智慧的本錢?為什麼?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首先,
原話是四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很多人只看見了前面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而忽視了後面的"自淨其意",這樣一來佛的真實教導就缺了一半兒。

其次,
佛説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其中的“善惡”,並不是人類道德標準的善惡。

在佛教裏,對於善惡的定義是以解脱輪迴,契入涅槃,離苦得樂為根本的。
離迷向覺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第三,
“是諸佛教”——諸佛到底教了個啥,
其實就是兩件事兒,
一個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個是自淨其意。
佛,兩足尊。
兩足尊不是兩個腳丫子尊,而是兩種資糧的具足圓滿和尊貴。
兩種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
換言之,就是佛教導眾生就是要圓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
當自己的福德和智慧圓滿的時候,就成佛了。

第四,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裏關於兩種資糧的敍述:
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
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

那麼既然修行成佛就是要圓滿這兩種資糧,
那麼顯然,一切有助於圓滿資糧的事情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那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成為了學佛修行的核心和根本。

第五,
佛教的核心根本理論是緣起法。
有偈言: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説。
佛知佛見就是對於因緣果報的正知正見,
只有真的深深相信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一切都是業報現前,一切都是因果不虛的時候,
這才具有了起碼的契入佛智的基礎和條件。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自遭殃。
只有不斷的做好事,種善因,才能圓滿自己的福德智慧,才能解脱世間煩惱。

善是莊稼,惡是雜草;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要想來年收成好,今年到底種點兒啥?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师兄一直强调的智慧资粮,确是当下最紧要的。嬉笑怒骂,皆为慈悲故。
答:其实我更强调福德资粮。多少人修一辈子,根本遇不到善知识,也离不开障碍,也不能勤修行。这些且不论,还有多少人做不到随顺资具丰饶财宝,为了养活自己喂肚子而奔波一生。
问:法嘉老师,您说过修行就是修定慧,学佛就是学智慧,没有智慧的行善也不对,那这个答复是说好事做的少,就没有福德就修不成定慧么?南传佛教是否没有把慈悲和智慧看的一样重要?
答:是啊。福德资粮智慧资粮这是修行乃至成佛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先有福德,有了福德才能修起来定慧。然后定慧增上,福德当然也增上。南传啥样咱就不聊了。修好咱自己的。
问:那是说要先做个好人,才能修成佛吗?记得您在一个答复中说过做好人和出世间,压根就没关系。并且你也指出过佛教中的善,指的是离迷向觉。做好人好事未必是行善啊,我想问的是,积累福德资粮是否就是做好人好事,还是行佛教中的善?
答:积累资粮是五戒十善。不是人们所谓的好人好事。您可以细查一下两部佛经。一个是五戒相经。一个是十善业道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