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生起對大乘佛教的信心?

我最早接觸到的是大乘佛教,從楞嚴楞伽諸多經典一部一部過來,心裏有些感覺只覺得好,但算不上重視。
後來經歷了些挫折,在網上無意間找到了一段開示,是頂果欽哲仁波切的開示,那段開示的開頭附着頂果欽哲法王的照片,我還沒有看開示的文字,只是看那張照片就有一種感動,當然那是時節因緣,現在也並不會有當時那麼強烈的感受了。
從那以後開始接觸藏傳佛教,當然我只是個學生,沒機會接觸上師,只能自己在網上找資源學習,接觸到密續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學習的也主要是顯宗的觀點,並開始重視對論的學習,這其中最喜歡也最重視的當屬中論了。一直聽説大圓滿大手印是很厲害的,所以也有一些粗淺的瞭解。
後來學習遇到瓶頸,因為自己雖然看了很多,對實修卻一直不好下手。漢傳不重視次第,修起來沒安全感,藏傳雖然有許多前行的法門,卻又很複雜,作為一個學生實在沒有太多精力用在這樣冗長的修行中,所以無意間關注了南傳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
我不會稱上座部為小乘,在接觸上座部的過程也確實切身體會到生活和修行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其中最喜歡阿姜查尊者的開示,確實很有智慧。
我簡單談下我對這三個佛教系統的看法。我得説,大乘佛教裏有很多玄談的部分,這是中國人的特點,即使不論及那些被民間鬼神信仰污染的部分,大乘佛法也太多的討論法性法相這些過於抽象的概念,不記得佛陀在哪部經中説過,我弟子但求離苦解脱,不戲論諸法相,然而大乘中卻多談及法相,使佛法不免陷於玄談。大乘從馬鳴起,後由龍樹發揚,龍樹的中論可以説是對當時小乘人不能完全理解世尊的本懷,故而深刻地揭示空義,而後無着等人又因佛弟子不能樹立空性正見,往往墮於頑空,而開啓了唯識學派。後世的大乘人卻多説空説有,妄加戲論。佛法本很簡單,卻搞得越來越複雜。
然而,適應於不同根基,大乘卻有其方便教化。從義理的深刻上也卻乎是勝於上座部佛教的。
藏傳佛教屬於大乘,在大乘上又有發揚,可以説是廣開方便門了,因為方便多了,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世俗的東西乃至一些腐敗的東西不免出現。藏傳的顯宗思想是有其突破性的,中觀應成派可是説很了義了。當然藏傳佛教中空有之爭也是不少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利美運動和不分派運動等看出,在真正的大成就者眼中世尊的教法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只不過適應不同的根基,為了對治不同的我執而開發出空有的種種不同觀點。
爭議最多的要屬藏傳佛教中的密宗,藏密中有很多鬼神護法,還有雙修之事,這都是離正統眼中世尊的教法相去甚遠的,有人圓話説藏密中的雙修其實是止觀雙運,空樂雙運,然而這只是從理上,事上的男女雙修也是確有其事的,這是宗薩欽哲仁波切親口説的。
從倫理上,這樣的事我是無法接受的,我絕不希望自己身邊的人去和別人搞雙修之事,但大乘經典中也卻有以欲離欲的方便。更何況如中國的黃帝是在素女傳授了房中術才得道的呢。
而鬼神作為護法這事也並不稀奇,這是我可以接受的,我家在東北,當地有很多出馬仙,我家裏也有保家仙,所以對於鬼神之事我也有很大的寬容度。
上座部佛教可以説比較原始,它最優勢的一點在於平易近人,貼近生活。這在我後來的實修中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但就義理上而言,上座部談的確實算不上深刻,然而佛法本就是實修的佛法,佛陀時代的弟子都是以修行為主的,如最早的十四無記佛陀不答因為障礙修行,但在大乘經中可以説從各個側面談及了這些問題,這不免使後世學佛弟子重於義理而忽視修行。
以上是我對三大派系的一些看法,我來知乎參與佛教這個話題不過4天,也已經感受到了滿滿的惡意,佛説一法即是一切法,一法亦非一切法,世間一切無不出於法界。本來都是同一源流,卻互起爭執,爭執也沒什麼,但惡意相加實在有失佛陀教誨。
所以我在此提出這個問題就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觀點都拿出來,充分討論,無論誰對誰錯,也給那些有志於學佛的人自由選擇自己的道路而終不悔,對自己的道路生起足夠的信心。
法嘉宗智 回答
聲聞乘修到阿那含,
大乘修到阿鞞跋致,
金剛乘修到本尊相應,
再來發表看法一點兒不遲……
或者更露骨地説,當下的狀態還真不大有資格對某一乘發表感言……
0到9十個數字沒認全就來發表對數學科學的看法,固然後生可畏,同時也是無知者無畏。
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
《瑜伽師地論》
修行就像把車開到西藏,首先得有輛車,得有油,得有盤纏。
隨順資具豐饒財寶——明白修行要解決什麼問題,學佛是解決錢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沒錢這個問題。
遇真福田為善知識——明白修行到底要修什麼,修行要怎麼修,什麼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以及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有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修行保駕護航。
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有實實在在的條件修行,以及有足夠猛厲的力道來修行。
自己資糧夠麼?夠上路條件麼?夠得上起步價麼?
如果不夠,先去攢資糧……
大乘還是上座部的事兒離你太遠……先完成一個小目標……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