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所謂福慧,就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佛陀兩足尊,就是智慧資糧圓滿具足,福德資糧圓滿具足。那麼積攢福德資糧的方法,就是財佈施、財供養。捐助窮苦人、供養寺院、供養大德。佛在《四十二章經注》中説,佛言:飯惡人
答:南公所謂的福德,因為口語化,省略了兩個字,全稱應該叫做福德資糧。在修行的五個次第中,第一個是資糧位。也就是要圓滿兩種資糧,其中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圓滿了這兩種資糧,才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修行
答:既然學佛,就當知道,學佛是為了修行,修行是為了解脱。那麼如同要開車從北京到上海一樣,車裏要有油,要有路費。這些修行解脱路上所需要的有形和無形的基礎,就叫做資糧。在梵文裏,成就翻譯成悉地。有一個偈子裏講
答:修行的基礎,是資糧。好比汽車的根本是汽油一樣。車子再漂亮,沒有汽油,就是廢鐵。修行也一樣,架子搭的再花哨,沒有資糧,也是白費。資糧分兩種,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瑜伽師地論》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
答:首先,原話是四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很多人只看見了前面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忽視了後面的"自淨其意",這樣一來佛的真實教導就缺了一半兒。其次,佛説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答:一,狹義來説,除了四念處之外,都算不得正念。當然,有一個前提,狹義地説。每人修行階段不同,念處也不同。不過,耍一下經驗主義,就目前所接觸過的所有學佛者來講,還沒有超過這個的。説的更通俗一點,是不可能隔
答:學佛要解決的是再有錢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很多人拿着佛法來解決沒錢這個問題。《瑜伽師地論》上講的明白,修行二資糧,福德資糧第一條是資財豐饒。很多人覺得自己賺不來兩千萬但是能學佛,還能學對路子……八萬四
答:聲聞乘修到阿那含,大乘修到阿鞞跋致,金剛乘修到本尊相應,再來發表看法一點兒不遲……或者更露骨地説,當下的狀態還真不大有資格對某一乘發表感言……0到9十個數字沒認全就來發表對數學科學的看法,固然後生可畏
答:老師和木匠或者玉雕師傅有一個共同特點……特別期待遇到好料子。有了好料,再加上精雕細琢,一定會打造一件絕世寶貝。師徒相遇如同企業招聘和員工求職。企業會説我這兒活少錢多離家近。你也總得證明自己對得起月收入
答:有兩種資糧,可以成就福德和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福德資糧第一條,財寶豐饒。其實特別好理解,一,想學佛,得先有厭離心。世間的五欲六塵都玩兒遍了,吃過見過,知道世間真心沒勁了,才能不自欺地踏實修行。給
答:再講個故事?!哈哈哈!老師父,帶着弟子,和徒孫。祖孫三人一起去供養寺院。到了半山腰的時候,老師父説,你們兩個上去吧,我不走了。上面還有一座寺院,很殊勝,你們去看看。弟子坐在老師父身邊,徒孫佇立一旁。徒
答:沒有遇到善知識,説明自己沒有福德資糧。沒有資糧想修行,就跟沒有油想把車開出去一樣……另外,您的這問題,持咒的持而不持,不持而持。三千萬遍以前,您和這個問題無緣……
答:學佛需要二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福德資糧裏有一條,遇善知識,而為福田。學佛沒老師,説明沒資糧。既然沒資糧,就不是在學佛。所以,學佛沒老師一點兒都不危險,因為丫壓根兒就沒在學佛,危險個啥?!這問題本
答:從教理説——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到這一步了必然見道。從實修説——定慧。禪定和智慧到了,暖頂忍完了必然連着世第一法。必然見道。就怕要資糧沒資糧,要定慧沒定慧的想見道,你説你可咋整……一窮逼問你怎麼能
答:佛教系統裏,除了釋迦牟尼佛,餘下的,你看誰是沒有師父自己成功的?!知乎板塊裏,所有沒有師父的,以及宣稱不需要師父的,你看誰不是邪魔外道?!佛教修行上來是資糧位,你得具足一定的資糧才能開始修行。資糧分兩
答:一,佛兩足尊,不是兩隻腳丫子尊。而是兩種資糧具足尊貴。兩種資糧,就是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福德資糧豐饒,在種性社會裏,託生在高級種性中。知乎上前一段兒有個孩子整天糾結於專修,就業,孝順,資糧的問題。我説
答:這問題如同問,去哪兒買私人遊艇。沒錢的人不可能知道。就算知道了也買不回來。有錢的人用不着知道,賣遊艇的上趕着來找你。沒福德智慧資糧的,不可能知道,知道了給他法他也不認得,也接不住。福德智慧資糧夠的,不
答: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大正藏第30冊No.1579瑜伽師
答:想成為優秀的學霸,三個過程。先自己寫好作業;然後可以不寫作業;然後和學渣一起寫作業,教會學渣。想學佛成就同樣三個階段。先混好世間——福德資糧圓滿;再尋求出世間——具足智慧資糧;然後倒駕慈航——福慧雙運
答:佛畢生講經説法,分了五個時期。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總説法要,聲聞乘,菩薩乘,菩薩智慧,法華不二。大致這麼五個時期。其中,方等時和般若時針對的是菩薩。方等在講菩薩的見地,菩薩的行
答: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大正藏第30冊No.1579瑜伽師地
答:[查看詳情]
答:您的問題不是業障深重,而是資糧不夠。智慧資糧不夠,缺法供養。這麼的,您買一本論語別裁。每天只看一句原文以及對應的解釋,看明白後,合上書。用自己的話把這句原文講出來,講給自己,給自己講明白。每天一句,不
答:資糧很重要。不積資糧無悉地,猶如榨沙不出油。沒有資糧,想有定慧,是不可能的……加行是生產線,生產禪定和智慧。但是拿啥生產?原材料是啥?二資糧。所以,生產線要調試,要運轉。原材料也要大量囤積和進貨。資糧
答:物質上——經濟自由。不上班餓不死精神上——出離心。憋在屋裏除了修法啥都不幹耐得住。
答:[查看詳情] 第四,明白學佛學啥。第五,專修的資糧在出離心,錢只是很小的一方面。這話我今兒説了對所有人有效。有了出離心,我供養你專修!錢算個屁!第六,最重要的,大夫在這兒呢!病友們相互慰藉沒問題,但是別相互開方子啊
答:一,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這是福。為善知識,離諸障礙,勤能修行——這是德。二,貪之!對福德都不貪,就沒得玩兒了……三,修行!
答:教育的問題,往往不是針對孩子一個人的問題。爹媽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爹媽的問題。打小就不是那麼學的,如今當然就不會那麼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所有問題都給我們留了改正的時間,很多時候
答:[查看詳情] 時間依然不夠……唉
答:爛熟三字經!會讀,會背,會做!
答:學佛是學智慧,不是學善良。否則買本兒雷鋒日記當法本,去深入研究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