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很多修行人都會犯的一個錯,叫倒果為因。把結果當作因由,把結論當作論據。“不見眾生過”不是修行的過程,而是修行的結果。張三錯了,我當作看不見——這叫自欺欺人;或者我看見了,也知道錯了,然後告訴自己那不是
答: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叫五濁惡世?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自己查。那在你的生活中,有什麼事情,讓你感覺是五濁惡世?按照四法印,四念處的教法,諸漏皆苦,觀受是苦。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苦,而且新苦為樂。凡夫認為樂
答:一,別把婦人之仁,爛好人,熱心腸當作慈悲。二,人類道德的認知不是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對於慈悲的解釋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説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
答:先弄明白倆問題。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到底是修什麼……修行有一條死路,倒果為因。縱觀千百年來的修行人,99.999%都死在這條路上。把佛的果當作自己的因,把佛的結論當作自己的出發點。佛説善,説空,説不執著
答:看你怎麼理解證果。如果在生滅的境界裏談,那秒秒鐘證果,也秒秒鐘能丟果。如果以不退轉位阿鞞跋致為標準,沒戲!不證得恆常怎麼可能知道什麼叫無常;不證得常樂怎麼知道什麼叫苦;不證得空怎麼知道什麼叫空;不證得
答:別吹了!牛吹多了,自己都信了。啥叫發願行菩薩道?!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自己證悟了本性,成就了覺悟,修成了菩薩。你幹啥都是菩薩道。自然知道該幹啥,怎麼幹。文盲説,我想好好讀大學!大學是啥?功課有啥?該怎
答:修行好比鑽木取火。兩個木頭摩擦摩擦,最後火出來了。兩個執着摩擦摩擦,最後智慧出來了。用自己對佛法的貪嗔痴去摩擦對五藴執取的貪嗔痴。最後兩個貪嗔痴都沒了,看到了本來面目。修行好比坐船過河。在河這邊努力上
答:典型的倒果為因。一個“空”字毀了多少人……地藏菩薩,提婆達多,都不以地獄為苦,所以把地獄當作道場,當作淨土。這是他們的境界。但是在沒有這個禪定境界和智慧解脱的時候,可不可以説去地獄沒啥,去就去唄?!一
答:這路數和密宗一樣,所以老説淨土宗就是大密宗。密宗的元素一個不少。本尊——阿彌陀佛,手印——彌陀印,陀羅尼——六字洪名。既然淨土是大密宗,那麼就是密宗的套路嘍。所謂的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就是密宗裏所説的身
答:學佛最怕一件事兒,自欺——而且是完美的自欺。所謂自欺,就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完美的自欺,就是完完全全欺騙了自己,自己從不覺得被自己騙了……你為啥學佛啊,想出輪迴——你出過輪迴麼?你知道出輪迴什麼樣兒麼?
答:先説佛性是不二,然後又説對照出來的粉成了嫡傳和魔子孫……很多人學佛就毀在了“倒果為因”這條路上。佛因為具足禪定,圓滿智慧,然後説出了金剛經。金剛經是果,但是很多人作為了當下的因。佛法的目的不是讓你看懂
答:典型的倒果為因,人家學佛學得好。所以人家有處理學佛和日常生活關係的智慧。有世出世法的圓融。現在您覺得,只要我學會了怎麼處理了,我也可以學佛學得跟人家一樣好……我們學堂有位大德,生活裏兩個物件兒走到哪兒
答:在男色盛行的這個時代,大家看着一堆小鮮肉,小狼狗,小奶狗,大狗熊,大野豬的時候各種慨嘆,你看這子彈肌,你看這人魚線,你看這巧克力腹肌,你看這二頭,你看這背闊,你看這穿衣顯瘦脱衣有肉……其實佛法盛行的時
答:修不到離你不可能知道什麼叫執。悟不得空你不可能知道什麼叫有。證不得覺你不可能知道什麼叫迷。這都是果位上的東西,您在因地上,我説不明白……看見月亮的人在果地,還沒看見月亮的人在因地。果地上的人説月亮白的
答:很多人之所以沉溺輪迴,學佛錯路,根本之一——覺得這東西只要我懂了,我就能做到。你壓抑忿怒了,這是果;無明是因。佛經智慧無上,這是果;定慧是因。你用佛的果地知見去解決你的果地問題……佛口袋裏有五塊錢,佛
答:典型的倒果為因……空性見是果,是證悟的果,不是修行的因……對於空性的知見不是空性見。就像一瞎子對月亮的認知不可能是月亮一樣……明白學佛要學什麼,遠比學佛本身重要的多。沒個明白人領着,自己鼓搗出來的只可
答:無論你怎麼理解,最後懂的都是以人類的水平和知見所理解的佛境界。人的水平如果是一個杯子的容量,佛的境界如果是大海,你這麼做就是在用杯子去裝大海,這是捨本逐末的……佛不是知道了某部經的意思然後成了佛,而是
答:上帝能被被打了還將右臉伸給他在親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還願意寬恕教化他們我佛慈悲為懷被打了左臉還可以慶幸右臉還完好願意為眾生度一切苦厄“上帝能被被打了還將右臉伸給他”——説這話的是耶穌,有人打你的左臉
答:如果我説,你在倒果為因,捨本逐末。無論怎麼理解,都是戲論和妄念妄言,會不會顯得太殘酷了?一個資糧位不圓滿的人,聽到了自性這個詞兒,非要強行去理解它,如同一個小學生,聽到了-1能開平方根,非要琢磨明白這
答:[查看詳情]
答:一,繼續用沒問題。二,在乎能供之心三,多給一份餐票就好了。儘量多供養大家,而不是讓大家供養你……
答:證不到覺,是看不到無明的。證不到無色受想行識,是看不到五藴的,遑論五陰熾盛……佛法裏,行持是因,知見是果。世間法是先有知見才有行持。知道了再去做。佛法恰恰和世間法完全相反,先有行持,再有知見。行持到了
答:知乎上兩種最傲慢的提問,如何看待…………是什麼體驗。不是提問態度不好,而是邏輯起點的偏頗……每個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或者對於一件事的體驗,是他的經歷之後凝練出的經驗。經歷是因,反思是緣,體驗和觀點是果。
答:典型的倒果為因。非為正問!佛圓滿具足了智慧。然後沒有分別心。您現在認為,只要我沒分別心,就可以成佛……林志玲漂亮,然後穿上了比基尼。您現在覺得自己只要穿上比基尼,就是林志玲。您把佛的果當作自己的因。完
答:首先不得不説,這實在是一個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有一念“我想學佛”,都應該被深深隨喜讚歎,這無疑是智慧的成就,是善根的成就……一,明確為什麼要學佛。目的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成果。如果學佛的目的錯了,如同為了
答:無分別是修行的果,而不是修行的因。佛陀修正圓滿,證無二智,自然一切在祂無所分別。去除掉能分別的無明,自然沒有所分別的境界。但是證得般若智慧是根本。而不是現在強行做到無分別而可以證得般若……林志玲穿上比
答:典型的倒果為因的問題一切幻有是佛陀智慧的果,而不是凡夫怠惰懶散和貪嗔痴的因。同理可説,既然早晚要死,還努力活着做什麼……不活怎麼死?不努力修行又怎麼可能證得一切如幻?!
答:吃飽了打個嗝,咂吧砸吧嘴。那是不是打個嗝,砸吧嘴是吃飽的關鍵呢?不能用果位的知見來作為契入的道路啊……倒果為因,捨本逐末……林志玲敢穿着比基尼秀身材,不等於隨便一個肥婆穿上比基尼就是林志玲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