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是如何看待陽明心學的呢
3/20/2021
如何提问
学会提问
知识与经验
倒果为因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知乎上兩種最傲慢的提問,
如何看待……
……是什麼體驗。
不是提問態度不好,
而是邏輯起點的偏頗……
每個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或者對於一件事的體驗,
是他的經歷之後凝練出的經驗。
經歷是因,反思是緣,體驗和觀點是果。
那麼按照因緣果報的道理,我們都有經歷,各個反思不同,有了不同的體驗和觀點——這是交流。
而偏巧就有人覺得,我沒經歷和反思,可以直接理解明白對方的體驗和觀點。
沒有因就想有果……
是把對方想的太簡單還是把自己想的太能耐?
這種問答但凡有效,佛就是兩千多年來的頭號無敵大騙子。
巴特,老佛爺不打妄語。
學佛也一樣,止是經歷,觀是反思,觀點和體驗是成就……
如果這撥無因果的邪見有丁點可取,那不如直接問“如何看待無所住而生其心?”然後遍地六祖,又一個正法時代……
你有想法,就亮出想法然後和大家交流,
這種看待和體驗的提問,往往只有一個結果——問了白問,答了白答。
答題的在自己的經驗境界裏自説自話,
提問的在壓根不懂的範疇中瞎子摸象……
聽完了回去之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謬種流傳……
懂不懂,真不是有沒有生僻字兒……
一個好問題,絕不是偷,應該是換……
如何看待……
……是什麼體驗。
不是提問態度不好,
而是邏輯起點的偏頗……
每個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或者對於一件事的體驗,
是他的經歷之後凝練出的經驗。
經歷是因,反思是緣,體驗和觀點是果。
那麼按照因緣果報的道理,我們都有經歷,各個反思不同,有了不同的體驗和觀點——這是交流。
而偏巧就有人覺得,我沒經歷和反思,可以直接理解明白對方的體驗和觀點。
沒有因就想有果……
是把對方想的太簡單還是把自己想的太能耐?
這種問答但凡有效,佛就是兩千多年來的頭號無敵大騙子。
巴特,老佛爺不打妄語。
學佛也一樣,止是經歷,觀是反思,觀點和體驗是成就……
如果這撥無因果的邪見有丁點可取,那不如直接問“如何看待無所住而生其心?”然後遍地六祖,又一個正法時代……
你有想法,就亮出想法然後和大家交流,
這種看待和體驗的提問,往往只有一個結果——問了白問,答了白答。
答題的在自己的經驗境界裏自説自話,
提問的在壓根不懂的範疇中瞎子摸象……
聽完了回去之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謬種流傳……
懂不懂,真不是有沒有生僻字兒……
一個好問題,絕不是偷,應該是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