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法門對比金剛經產生的疑問?

9/2/2016
往生 下品下生 念佛 金刚经
...
網友提問:唸佛法門對比金剛經產生的疑問?
金剛經雲,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淨宗提倡唸佛法門,是不是以音聲求阿彌陀佛呢?(題主自然知道金剛經上的佛是釋迦摩尼佛,不是阿彌陀佛。但既然都是佛祖,為何會差別那麼大,以音聲求釋迦牟尼就是行邪道,而念阿彌陀佛就是往生的方法呢?)

法嘉宗智 回答

抖個機靈,裝個13,
看了一大溜的答案——我皆閲盡未滿意。

很費解各位大德居士們,
為啥講解唸佛法門居然脱離了《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
這等同於討論美國法制而不提《獨立宣言》嘛……

上原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唸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

劃重點了啊!劃重點!
都是考點!必考!
不複習的死定了!

一、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唸佛,是憶念的念
啥是憶?
現在隨我説的開始想——想想自己的老媽。
是不是自己親孃的樣子不加任何特效,Duang的一下出現在眼前?
髮型,容貌,膚質,甚至説話的語音語調,表情,完全不用構建就直接跳出來?
是不是感覺好像一下子是從後腦勺和後脖頸位置蹦出來的?
這就是——憶。

現在——再想想自己中學班主任。
那老太太,或者那老頭兒,
是不是一點一點,像搭積木一樣,慢慢慢慢地,輪廓才清晰起來,
樣子才漸漸浮現起來,需要慢慢組建組合,描繪勾勒?
是不是感覺好像是在前額腦門的地方成形的?
這是——想。

第一個重點,唸佛是憶,不是想。


二、若眾生心。憶佛唸佛。

剛才説了啥是憶,現在來看念。
唸佛,不是唸佛,不是用嘴巴舌頭在那裏嘰哩咕嚕,
而是用心念去憶唸佛。

中國字向來講道理,
念,當下的心。
也就是當下的起心動念都是佛,這才叫唸佛。
坐在那腦子裏開着奧運會,嘴巴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不叫唸佛,
這叫叨叨佛。
如果有人坐在這裏叨叨你,你會開心嗎?
如果你不開心,為什麼要這樣對佛呢?!

剛才一起憶念了各家的皇額娘,
現在,我們試試來唸佛。
是否能夠像憶念老孃那樣唸佛呢?!
有幾個是要描繪金光袈裟大蓮花然後才有了佛的樣子?
是不是想起佛來都像想高中班主任一樣?
這是功夫不夠,什麼時候像想老孃一樣想佛,這就是唸佛!

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裏説的特清楚,
佛念眾生就像老孃想兒子一樣。
但是眾生唸佛就像學生念班主任一樣。
所以眾生都在佛的心裏,而佛在眾生的西天……

第二個重點,唸佛,是像念老孃一樣。


三、以唸佛心。入無生忍。

先來個名詞解釋。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雲(大正7·264b):‘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入菩薩正性。
不見可得,畢竟不生。
既然不生,那麼問題來了,還滅不滅咧?
當然不滅啊。都不生怎麼滅呢?
所以,無生法忍的意思,
近似地理解為,證得了不生不滅的智慧。

現在這句話,八個字,
前四個字是禪定,以唸佛心,
就是剛才我們説的,像念老孃一樣來唸佛的心。
這是禪定,歸到三十七道品裏,
算正行、正精進、正思維,都對。
目的就是八正道最後一個,正定。
安住在像想老孃一樣想佛的境界裏,這個就是正定。
就是一開始大勢至菩薩報告的,彼佛教我,唸佛三昧的那個三昧。
三昧就是正定。

現在有了正定,
下一步就是智慧,也可以叫正智慧,用以區別邪定所生的狂慧。
六祖説,定和慧是一碼事兒。就像燈和光一樣,是體和相的關係。
定的時候,其實是智慧在起作用,在發定。
慧的時候,其實是定在起作用,在發智慧。
所以原話説“定時慧在定,慧時定在慧”。
那麼有了唸佛三昧,有了唸佛的正定,必然會生起正的智慧。
好比有了燈,自然就有了光。燈是體,光是相。
那麼這個智慧叫啥——叫般若,翻譯成中國話,就是無上智。沒有再高級的智慧了。
有了正定,證得般若。然後安住在這個境界裏,證得無生法忍。

重新串習一下!這是考點!重中之重!
弄不明白保準死!
無一倖免!無有活口!
絕對不打妄語!

1、通過功夫的深入,像念老孃一樣唸佛;
2、得到這樣唸佛禪定而生起般若智慧;
3、證得這個般若智慧而得無生法忍;
4、證得無生法忍名不退轉菩薩。
到這裏,才開始有了解脱輪迴契入清淨涅槃的影子。
不是圓滿涅槃哦!只是開始涅槃哦!
沒有無生法忍不要提涅槃,那只是捏個盤,還可以捏個杯,捏個碗……


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就是想老孃。
那麼我此刻可以想老孃,過一會兒可以想老爹。
雖然都是念,但都是生滅的。

淨念,一定是真正乾淨的念。
一定是通過像念老孃一樣唸佛,
而最後證得的那個“清淨”的念。
為啥加個引號?因為一説清淨,它已經不清淨了。
當然也可以叫空念,也要加引號,因為一説空,已經不空了。

這是唸佛的終極目標,大勢至菩薩也説了,由此入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就是般若,就是不退轉菩薩,就是開始趣入涅槃……

有過很多大德描述過這個真正的淨念,
我就不列出來了。
不是因為懶,關鍵是有人看了去攀緣心作祟,貪心作祟
順着文字相去找境界,那絕對不是淨念相繼,
那是24K的五陰着魔!

所以,
督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攝攏過來,
淨念相繼,一定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現在回到問題,
金剛經裏説的,色見我,音聲求我。
因為眼睛可以看到的色塵,耳朵可以聽到的聲塵,
是生滅的,是有為法,是有來有去的。
所以佛説,用這些有來有去的東西,是見不到真正的佛性的。
如來在這裏理解為佛性,不具體指代某人。
啥叫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説通俗點兒——來了麼?好像沒來;走了麼?好像也沒走。
所以,如來就是指的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説這句話的根本含義——
用生滅的有為法,無法契入證得不生滅的無為法。


再看唸佛法門,
用唸佛的方法,來借假修真,以幻修幻,
以契入那個不生不滅的無為法。
所以金剛經那句話正好是唸佛法門最好的註腳,
唸佛出了什麼聲音,唸佛看見了什麼彩光,唸佛聞到了什麼味道,
統統都是行邪道,統統都見不到佛性,統統都走錯了路……




所以唸佛法門不是用音聲求阿彌陀佛,
而是用音聲通過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求自己不生不滅的真正佛性智慧……




最後解釋幾句

1、唸佛法門,念什麼佛都好,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甚至於持誦釋迦佛名號,觀世音菩薩名號,都是唸佛。

2、佛在哪兒?六祖説,心外無別佛。唸佛是心在唸佛,是調伏自己的狂心。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有人説我對藥師佛有信心,念藥師佛行不行?當然行!那念藥師佛能否證無生法忍,證不退轉菩薩?答案是肯定的,必然可以!從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裏,也沒有明確告知大勢至菩薩念的一定就是阿彌陀佛。佛是自性佛,是自心佛,念自己的佛。而具體那尊佛,只是個方便。目的是把東西吃到嘴裏,用筷子,用勺子,用刀叉,都好。喜歡用哪個,哪個就是最好的。

3、唸佛法門不完全等同於帶業往生。唸佛法門是成就自性三昧,唸佛成佛。帶業往生是藉助阿彌陀佛的大願,被接引到西方世界繼續修行。一個是直接畢業,一個是找個中轉站,去了再繼續學。兩件事情完全不衝突,也不矛盾。至於説,證得唸佛三昧的是否一定可以往生?這個是必然的,經文裏有。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唸佛往生的是否一定得唸佛三昧?這個真不一定。下兼容的原理大家都懂。

4、什麼條件可以唸佛往生,本來這個和題目無關,多嘴説一句。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説妙法,教令唸佛,彼人苦逼不遑唸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説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5 佛説觀無量壽佛經
看到這裏很明白了,下品下生的條件是至心十念
啥叫至心十念,就是清清淨淨的念阿彌陀佛十聲。
在這個過程裏,沒有一個妄念,沒有任何其他的念頭。

有人説,我可以啊,你聽着,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
抱歉,您這一二三已然是妄念了。

還有人説,我可以啊,頓時腦子裏倆小人兒,一個人唸佛,一個人説,嗯,不錯,沒妄念,嗯,剛才也沒妄念,嗯,還沒妄念……
其實這第二個小人從頭到尾在妄念……

所以我不説往生有多難,
但是就我所見過的幾千上萬號唸佛的人裏,一個能往生的都沒有。
不是要打擊信心,唸佛法門本身很方便很殊勝,
無奈於多少人修錯了方法。
吃錯了藥,怎能指望病早日好?!
吃錯了藥,不是藥的事兒,是人的事兒。
只要唸佛念對了,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但如果行錯了路,只怕,鐵牀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有人又要説,誰誰誰死了有瑞相了。
您這是以色見佛,以音聲求佛,後面咋説來的?
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所以,修行,最核心,最根本,最要命的,
一切考點裏的重中之重——

千萬別自己騙自己!









好啦!今天寫的有點兒多,
神神叨叨這麼一大篇兒。
沒智慧的隨類各得解吧……
有智慧的,阿誰見餘開口來?!


P.S. 有人説我講錯了,和南公的講法不一樣。
我通篇沒有講過要怎麼唸佛,出聲念,微聲念,金剛念,瑜伽念,蓮華念,持明念……
這些具體的念法統統都不在考量的範圍裏。
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唸佛的方法,
誠然,如果一個方法誰都合適,那其實也是誰都不合適。
所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唸佛方法,是自己修證路上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內容。

用想念老媽的勁頭來唸佛,其實就是粗念到細念。
密宗也叫粗觀生起次第和細觀生起次第。
壓根也是一碼子事兒,也從不矛盾。

一萬個人可以念一萬尊佛,一萬個人也可以念同一尊佛而分別有一萬種方法。有人説十五的月亮是圓的,有人説初一的月亮是彎的。難道因為他倆説的不一樣,就一定有個錯的嗎?!當然智者自會分辨吧……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我特别服你师兄
答:哈哈。写完了我也佩服我自己。这么长篇的干货不多见。我甚至以为自己只会写段子和抖机灵了。
问:谢谢师兄。我想请问,像念老娘一样念佛,是不是要先通过观想,完全熟悉佛祖的相貌后来念呢?
答: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在佛上~
问:除了“我不说往生有多难”那两行……百分百赞同。
答:多少人把往生想简单了,我就不明白了,观经上的硬指标那么硬,咋就还觉得自己铁定往生呢。做不到就走不了,否则不是佛打妄语啊。
问:这部分咱们理解不同。

台湾上道下证法师是我最喜欢的法师之一,她临终留言说:

我明白了,不是我在念佛,是佛在念我。

我对师兄这篇答案非常赞赏。

但是我认为往生的条件是非常清晰的,也不是像师兄说的那么难达到。

佛菩萨的慈悲决定了,只要我们尽到自己最大努力,严格按照经典要求去做了,别的都不必操心,佛菩萨会搞定的。
答:是啊……观经里面的九品往生说的很清晰了嘛。硬性要求不含糊啊。另外,阿弥陀经里说的明白……极乐世界所生的都是阿鞞跋致。不动地菩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修到阿鞞跋致,去不去得了呢?另外啊,佛陀的慈悲不能转定业啊。再看看观经,中品中生以下是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啊。说明啥?哈哈……像不像在娑婆世界见不到释迦佛的我们呢?那修到了又如何?楞严未散啊……所以………………嘿嘿嘿………………大秘密,不告诉你……
问:念佛法门可以今生见佛的。不一定要到极乐世界才能见。当然这个难度可能更大。
答:个人推荐,观经的九品往生您再看看。标准真不低。往生标准写的很明白,功夫到不了真就走不掉。最无奈的就是拿着佛菩萨的慈悲想当然。j/t的五经一论都得烂熟啊……
问:关键是怎么忆佛啊!!我现在只能做到想佛,就是善知识说的金色袈裟手持莲花!!那种duang一下出来是怎么个出来法!!!我想我母上大人也是有一个具体的容貌!!是不是还是基础没打好,念佛念的太少?要先把念佛的数量再来想如何忆佛???跪求解答!!!
答:是啊。功夫不够。念不起来啊。
问:你这个人有点意思,我这两天把你在ZH上的回答看了个大概,感觉你有点牛b
答:神爱世人……
问:在神眼里你怕是异教徒哦
答: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但是就有很多人愿意用自己的意念去揣测神……
问:去抠佛经里面的字眼真的对吗?我记得ygds在文钞里面写过,读佛经重要的是恭敬,不要去看了一段就使劲想“这段是什么意思?”。


明遍僧都问:“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法然上人答:“应知,心虽散乱,称佛名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欲界人之有散心犹如人之有眼睛鼻子一样必然)。

这个“散心”和“至心”,真的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决定性的吗?

有没有念佛人敢相信“我就算散心念佛,阿弥陀佛也一定会来接我!” 有人有这种程度的信心吗?别说这又是贪嗔痴了?
答:不可能有一门法说完了所有人都受益,同样念佛法门,不同的人念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ygds写的话,代表他的观点,针对那群吃他那一套的人。我写东西,代表我的观点,针对吃我这一套的人。不能说弯月亮和圆月亮必然有一个不是月亮。对不对?修行有次第,52个,位置不同,方法不同,知见也不同。ygds的文钞多是回复某个人的文书。开示是针对那个人在那种情况下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是否普适?我绝对不认同。佛说的很明白,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谁又敢反对这句话呢?无非是修不到阿鞞跋致之前,说个方便法,菩萨度众生,何尝不像大人哄孩子?空拳诳小儿,黄叶止儿啼,仅此而已……
问: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看过你很多回答,综合起来让我很疑惑。不过你当然可以坚持你自己的一套。

至于你说的“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额,学过数学里面命题逻辑的,都知道“条件—结论”句式的命题不能反过来的。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才是等价的。只是逆命题,不能等价的。你的回答里面好多这种逻辑坑,怎么不让我越看越疑惑。。。
答:极乐世界众生生者,都是阿鞞跋致。那么从因果讲,没有阿鞞跋致的因,怎么可能会有阿鞞跋致的果?!这是逻辑么?这是因果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