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7/1/2016
楞严经
...
網友提問:什麼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除了下面的一些不同之外,本質在哪兒呢???


佛教在最初其實並無大乘、小乘之分,在釋迦牟尼圓寂後約百年時間,隨着佛教的不斷發展,佛教徒中的一些人對教義、教規的理解發生了分歧,形成了上座部、大眾部兩大部派。隨後,這兩大部派又不斷發生分化。公元一世紀左右大乘佛教從佛教部派的分化中產生。


大乘佛教信徒自稱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達涅般木境界之彼岸,“救渡一切眾生”成就佛界,而貶堅持原始教義,只求“自我解脱”的教派為“小乘”。

那麼,到底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呢?



大乘與小乘佛教的分別主要在於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眾的行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佛陀的看法不同。


小乘佛教只信仰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視為教主、導師和徹底的覺悟者,是唯一的佛;大乘則把釋迦牟尼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且認為除釋迦牟尼外,提倡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2、修持方法不同。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4、教義學説不同。


在教義學説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威武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常主張“人法兩空”,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是大乘思想的重要體現。


5、修行目標不同。


在修行目標上,小乘佛教偏重於個人的解脱,把徵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具體來説有所謂“四向四果”(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而大乘佛教則以“普度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建立佛國淨土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6、生活習慣不同。


部派佛教延續原始佛教託缽乞食的生活習慣,不禁肉食。佛陀時代制定的戒律表明有三種肉病者可食,即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疑為我殺,允許吃“三淨肉”;大乘佛教的許多經典都反對肉食,如《涅盤經》《楞伽經》《央掘魔羅經》《楞嚴經》等,這一點對後來漢傳佛教形成“素食佛教區”影響很大。


除了上述的不同之外,其本質在哪兒呢?


法嘉宗智 回答

是不是北方的做法還有木耳和玉蘭片?!
你確定你這套沽名釣譽的北方做法沒有雜交魚香肉絲?!

這是一本正經地睜着眼睛胡説八道啊!

大小乘的問題其實在知乎裏討論過很多了。隨便搜搜,大概其看看,貌似我都答過兩次了。
一定會完善您的這個答案和知見的。
加油!
也感恩您!從您總結的六點中,我也學到了不少!
相關文章